挚意驱膏肓

出自:近现代·黄浚《病起书怀呈真长拔可敷庵兼寄石遗师舜卿表兄福州以霜发秋蓬乱为均 其一》

拼音:[zhì][yì][qū][gāo,gào][huā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忧端不可栉,病起天有霜。
予病复予忧,造物摧行藏。
李侯数枉过,挚意驱膏肓
真长鬑鬑须,别军七年强。
苦忆寒湖游,萦我朽腐肠。
侯也尤煦我,过客烦扶将。
诵诗宽君忧,谙病能相忘。
慎勿恤贱子,赪尾看郊鲂。

查看原文

注释

【膏肓】见〖病入膏〗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挚】

摯【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音至。《說文》握持也。一曰至也。《爾雅·釋詁》臻也。《註》摯,執也,所以表至也。《書·西伯戡黎》大命不摯。《註》言受大命者,何不至也。《詩·周南·關雎傳》雎鳩摯而有別。《箋》摯之言至也,謂情意至然而有別。

執物以爲相見之禮也。與贄質通。《禮·曲禮》凡摯,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摯匹。《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禽作六摯。《註》所執以自致也。

進也。《戰國策》近習之人,其摯諂也固矣。

極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凡甲鍛不摯,則不堅。《註》摯之言致。《疏》謂熟之至極。《前漢·韓安國傳贊》臨其摯而顛墜。

傷折也。《禮·月令》孟春行冬令,則水潦爲敗,雪霜大摯。

與鷙通。《禮·曲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疏》摯獸,虎狼之屬。

《儒行》鷙蟲攫搏。《疏》蟲是鳥獸通名,但獸摯從執下手,鳥鷙從執下鳥。

國名。《詩·大雅》摯仲氏任。《周語》昔摯疇之國也,由大任。《註》摯疇二國,任姓,奚仲仲虺之後,太任之家也。

人名。《蔡邕·釋誨》伊摯有負鼎之衒。《註》摯,伊尹名也。

《正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集韻》《韻會》陟利切,音致。《廣雅》解也。

與輊通。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大車之轅摯,其登又難。《註》摯,輖也。《又》大車平地旣節軒摯之任。或作。

作輖。

職日切,音質。姓也。《前漢·貨殖傳》京師富人,茂陵摯綱。《後漢·馬融傳》京兆摯恂。《晉書·摯虞傳》京兆,長安人。从執持之執,本作。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驱】

驅【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敺《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區。《玉篇》逐遣也。《禮·月令》驅獸毋害五穀。

《說文》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玉篇》驟也,奔馳也。《易·比卦》王用三驅失前禽。

軍前鋒曰先驅,次前曰中驅。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義同。《詩·鄘風》載馳載驅,歸唁衞侯。《陸雲賦》昶愁心以自邁,肅旁人以曾驅。詔河馮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

《廣韻》《集韻》《韻會》區遇切,音姁。義同。《班固·東都賦》舉㷭伐鼓,申令三驅。輕車霆激,驍騎電騖。《陶侃相風賦》華蓋警乗,奉引先驅。豹飾在後,葳蕤先路。

通作歐。《史記·趙世家》歐,代地。《前漢·食貨志》歐民而歸之農。

叶直谷切,音逐。《詩·秦風》游環脅驅。叶下續轂。俗作駈䮃,非。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肓】

肓【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呼光切,音荒。《說文》心上鬲下也。《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鬲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