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安得惊

出自:近现代·黄浚《秋日杂诗八首 其四》

拼音:[lóu][yǐ][ān][dé,děi,de][jī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日车未能翻,但为秋天晶。
出门长恻恻,难遣独往情。
东家殷款庖,西邻勤抚筝。
亦知今非昨,宁云死得生。
邱山首空回,蝼蚁安得惊
不如长引酒,支解姜与橙。

查看原文

注释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蝼】

螻【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螻蛄。詳蛄字註。

螻蟈,蛙也。詳蟈字註。

土螻,獸名。《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

《說文》螭亦名地螻。

囿名。《晉語》趙子田于螻。《註》螻,晉君之囿。

《集韻》龍珠切,音廔。天螻,蟲名。《爾雅·釋蟲》螜,天螻。《古今注》螻蛄,一名天螻。《揚子·方言》蠀螬,秦、晉之閒謂之蠹,或謂之天螻。

音漏。內病也。《周禮·天官·內饔》馬黑脊而般臂螻。《羣經音辨》螻,干寶讀去聲。《呂氏春秋》戸樞不腐,流水不螻。《禮記》作漏。

【蚁】

蟻【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河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名蟻曰元駒。《續博物志》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蟻裳。《書·顧命》麻冕蟻裳。《傳》蟻,裳名,色元。

蟻丘,山名。《莊子·則陽篇》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

白蟻,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駿,三曰白蟻。

浮蟻,醪汁滓酒也。《張衡·南都賦》浮蟻若萍。

《唐韻古音》魚我切。義同。《爾雅》本作螘。《禮記》通作蛾。詳蛾字註。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惊】

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