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汤鼎哢

出自:近现代·黄浚《夜坐杂书寄舜卿 其一》

拼音:[nǎi][shì][tāng,shāng][dǐng][lòng]

平仄:仄仄平仄仄

严风动城闉,夜久人马冻。
灯光有畦畛,背影压寒梦。
梦见洪塘江,葡萄泼新瓮。
故人意少悰,拿舟远相送。
雨声破梦境,乃是汤鼎哢
日月奈老何,愁入海山空。
岂无览辉思,无竹泣饥凤。
北风不能南,望雪或为凇。
近局如博投,顷刻易市鬨。
君宁长忍之,肝肠郁深痛。
颇闻江南黎,叹息我言中。

查看原文

注释

【乃是】1.却是。 2.是;就是。
【汤鼎】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因以"汤鼎"称颂辅政的大臣。 2.商汤时所铸之鼎。 3.煮水烹食之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乃】

乃【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汤】

湯【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音鏜。《說文》熱水也。《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水名。《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谷名。《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縣名。《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詩·大雅》江漢湯湯。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禮·月令》如以熱湯。

《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詩·陳風》子之湯兮。《傳》湯,蕩也。《箋》言游蕩無不爲也。

與盪同。《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韻補》叶透空切,音通。《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鼎】

鼎【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正韻》鼎,當也。

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姓。未將鼎澧。

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哢】

哢【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貢切,音弄。《廣韻》鳥吟。《左思·蜀都賦》雲飛水宿,哢吭淸渠。《柳宗元·乞巧文》啽哢飛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