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碎花边老瓦盆

出自:明代·陈献章《饮马氏园赠童子马国馨 其二》

拼音:[jī][suì][huā][biān][lǎo][wǎ,wà][pé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发跏趺溪树根,还从地主见诸孙。
醉中自唱渔家傲,击碎花边老瓦盆

查看原文

注释

【碎花】1.小花朵。 2.喻指灯花。
【花边】1.(~儿)带花纹的边缘:瓶口上有一道蓝色的~。 2.(~儿)手工艺品,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通常用做衣服的镶边。 3.(~儿)印刷用语,文字图画的花纹边框:~新闻。 4.〈方〉银圆的俗称。
【老瓦】指老瓦盆。
【瓦盆】陶瓦制的敞口盛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击】

擊【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碎】

碎【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誶。《說文》䃺也。

散也,細破也。《史記·趙世家》臣頭與璧俱碎於柱。

煩碎也。《後漢·黃霸傳》米鹽靡密,初若煩碎。

《王通中·說事君篇》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瓦】

瓦【午集上】【瓦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正韻》五寡切,音邷。《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註》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

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

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詩·小雅》載弄之瓦。《傳》瓦,紡塼也。

《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註》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註》瓦,楯脊。

瓦合。《禮·儒行》毀方而瓦合。《註》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瓦解。《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人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爲令尹。《註》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註》瓦屋,周地。

《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註》瓦衞地。《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音迓。《廣韻》泥瓦屋。《集韻》施瓦於屋也。

《集韻》《韻會》五委切,音頠。屋甃也。《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註》瓦,五委反。當作丸。

《韻補》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盆】

盆【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步奔切《韻會》《正韻》蒲奔切,坌平聲。《說文》盎也。《廣韻》瓦器。《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盎或謂之盆。《禮·禮器》盛於盆。《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爲盆,實二鬴。

《史記·藺相如傳》竊聞秦王善爲秦聲,請奉盆缻以相娛樂。《註》盛酒瓦器,秦人鼓之以節歌也。

《前漢·食貨志》募民煑鹽官與牢盆。《註》牢,價値。盆,煑鹽器。

《汲冢周書》堂後東北爲赤奕焉,浴盆在其中。

《苟子富國篇》土生五穀,人善治之,則畝數盆。《註》當時以盆爲量也。

《釋文》淹也。《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註》置繭盆中,以手三次淹之,振出其緒也。

缺盆。人乳房上骨名。《史記·倉公傳》疽發乳上,入缺盆。

藥名。《本草·釋名》蓬虆。一名覆盆。

地名。《南史·齊世祖紀》上據盆口城,爲戰守備。

姓。《風俗通》盆成括仕齊,其子逃難,改氏成焉。

《字彙補》步悶切,音坌。與湓通。《通雅》盆溢滿起也。《後漢·忠傳》徐岱之濵,海水盆溢。《前漢·溝洫志》作湓溢。

叶符兵切,音平。《易林》東方孟春,乘冰戴盆。《蘇軾·東樓詩》白髮蒼顏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韻補》庚通眞。《廣韻》亦作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