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扼襟喉趋朔漠

出自:清代·玄烨《回銮抵古北口》

拼音:[dì,de][è][jīn][hóu][qū,cù][shuò][mò]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黄谷清河古戍间,銮车此日省方还。
长林曲抱千溪水,小径斜通万仞山。
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
时平不用誇形胜,云物秋澄斥候閒。

查看原文

注释

【襟喉】衣襟和喉咙。比喻扼要的地方:襟喉犄角之势。
【朔漠】指北方沙漠地区:朔漠飞沙|远征朔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扼】

扼【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同㧖。《前漢·李陵傳》力扼虎,射命中。

《正韻》與軛通。《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扼。本作搹。詳㧖字註。

【襟】

襟【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韻會》。《玉篇》又作䘳。

【喉】

喉【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鉤切,音侯。《說文》咽也。《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摏其喉。

《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傳》喉舌,冢宰也。

《古音餘》喉載虞韻,音胡。《集韻》或作睺。

【趋】

趨【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取平聲。《說文》走也。《博雅》行也。《釋名》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詩·齊風》巧趨蹌兮。《疏》趨,今之捷步。《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註》行而張足曰趨。《爾雅·釋宮》門外謂之趨。《古今注》《吳趨行》,吳人以歌其地。陸機《吳趨行》曰:聽我歌吳趨。趨,步也。

樹名。《齊民要術》自餘雜木,䑕耳,䖟趨各其時。

《集韻》趨玉切。同促。《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

《祭義》其行也趨趨以數。《前漢·高帝紀》令趨銷印。《註》師古曰:趨,讀曰促。促,速也。

與趣同。《禮·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斂。《釋文》趣,本又作趨,音促。

《史記·天官書》其趨舍而前曰嬴。《註》索隱曰:趨音聚,謂促也。

《集韻》逡遇切,音覻。行之速也。

此苟切,音㔌。趣馬,或作趨馬。

《集韻》《類篇》千句切,音娶。行也,速也。《詩·齊風》巧趨蹌兮。《釋文》又七遇反。

《韻補》叶雌由切。《易林》車馳人趨,卷甲相仇。《五經文字》趨从芻,作多者訛。《廣韻》俗作趍。趍本音池。《集韻》或作。

【朔】

朔【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槊。《說文》月一日始蘇也。《白虎通》朔之言蘇也。明消更生,故言朔。《書·舜典》正月上日。《傳》上日,朔日也。《疏》月之始日謂之朔日。《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註》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朔朝於廟,告而受行之也。《禮·玉藻》聽朔於南門之外。

《儀禮·大射禮》朔鼙。《註》朔,始也。

《禮·禮運》皆從其朔。《註》朔,亦初也。

《玉篇》北方也。《書·堯典》宅朔方曰幽都。《傳》北稱朔。《疏》朔,北方也。舍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也。

【漠】

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北方流沙也。與幕通。《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程大昌·北邊備對》幕者,漠也。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爾雅·釋言》漠,淸也。

《廣韻》施也,茂也。

淡漠,恬靜貌。《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以明德。

與寞通。《楚辭·遠遊》野寂寞其無人。

與莫通。《爾雅·釋詁》漠,謀也。《詩·小雅》聖人莫之。莫漠音義同。

漠漠,布列貌。《陸機詩》街巷紛漠漠。

漠陽,江名。《廣輿記》在肇慶府陽江縣。

《集韻》莫白切,音陌。與同。或从水,亦作㵹。

《韻補》叶蒙晡切,音模。《李陵詩》徑萬里兮度沙漠,爲君將兮奪匈奴。

叶莫卜切,音木。《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邁世局。隱處虛室,反眞歸漠。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