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道

出自:魏晋·陆云《答兄平原诗》

拼音:[yōu][yōu][dà,dài,tài][dào]

平仄:平平仄仄

伊我世族。
太极降精。
昔在上代。
轩虞笃生。
厥生伊何。
流祚万龄。
南岳有神。
乃降厥灵。
诞钟祖考。
彻兹神明。
运步玉衡。
仰和太清。
宾御四门。
旁穆紫庭。
紫庭既穆。
威声爰振。
厥振何。
播化殊邻。
清风攸被。
率土归仁。
彤弧所弯。
万里无尘。
功昭王府。
帝庸厥勋。
黄钺授征。
锡命频繁。
阚如虓虎。
肃兹三军。
光若辰跱。
亮彼公门。
仍世上司。
芳流庆云。
纯和所产。
爰育仁昆。
诞丰岐嶷。
实昭令闻。
令闻伊何。
休音允臧。
先公克构。
乃崇斯堂。
耀颖上京。
发迹扶桑。
戎车出征。
时惟鹰扬。
鹰扬既昭。
勋庸克迈。
天子命我。
镇弼于外。
代作扞城。
以表南裔。
降灾匪蠲。
景命颠沛。
惟我贤昆。
天姿秀生。
含奇播越。
明德惟馨。
太阳散气。
乃禀厥和。
山川垂度。
爰则厥遐。
厥遐伊何。
惟光惟大。
惟大伊何。
如岱如渭。
恢此广渊。
廓彼洪懿。
弘道惇德。
渊哉为器。
统我先基。
弱冠慷慨。
将弘祖业。
实崇奕世。
咨予顽曚。
蕞尔弱才。
沈耀玄渚。
挹庇云淇。
陶化靡移。
固陋于兹。
瞻仰洪范。
实忝先基。
巍巍先基。
重规累构。
赫赫重光。
遐风激鹜昔我先公。
爰造斯猷。
今我六蔽。
匪崇克扶。
悠悠大道
载邈载遐。
洋洋渊源。
如海如河。
昔我先公。
斯纲斯纪。
今我末嗣。
乃倾乃圮。
世业之颓。
自予小子。
仰愧灵丘。
衔忧没齿。
忧怀惟何。
顾景惟尘。
峨峨高踪。
眇眇贸辰。
明德继体。
莫非哲人。
今我顽鄙。
规范靡遵。
仍世载德。
荒之予身。
莫峻匪岳。
有俊

查看原文

注释

【悠悠】1.长久;遥远:长夜悠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忧愁思虑的样子:悠悠我思|悠悠我心。 3.从容自然的样子:悠悠自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4.荒谬: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5.众多: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大道】1.宽阔的道路。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4.指自然法则。 5.谓成仙之道。 6.泛指很高的道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悠】

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憂也。从心攸聲。《詩·小雅》悠悠我里。《註》悠悠,憂也。

思也。《詩·周南》悠哉悠哉。《箋》思之哉思之哉。

遠也。《詩·鄘風》驅馬悠悠。《註》悠悠,遠貌。

《周頌》於乎悠哉。《傳》悠,遠也。

行貌。《詩·小雅》悠悠南行。

眇邈無期貌。《詩·正風》悠悠蒼天。

閒暇貌。《詩·小雅》悠悠旆旌。

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通作繇。《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讀作悠悠。

叶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爲期。

【大】

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集韻》《韻會》《正韻》音泰。

《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