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维之虏冯天骄

出自:近现代·连横《震东自西安寄至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坟前石马照像,其下所踏者匈奴也,为题长句,以念武勋》

拼音:[běi,bèi][wéi][zhī][lǔ][féng,píng][tiān][jiāo]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长城万里何岧峣,北维之虏冯天骄
秦皇汉祖不能伏,牧马南下时鸣铙。
天生武帝席遗业,出师命将征招摇。
大将军青素忠勇,桓桓骠骑尤雄骁。
锐兵转战绝大幕,单于败窜名王枭。
封狼居胥禅姑衍,大汉天声詟夷獠。
论功第一食万户,祈连赐冢凌云霄。
道旁石马气飒爽,两蹄蹴踏匈奴腰。
勋劳异代犹震赫,昂头一啸风萧萧。
大旗落日听刁斗,寥天秋色关中遥。

查看原文

注释

【天骄】见"天之骄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北】

北【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维】

維【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惟。《說文》車蓋維也。

《博雅》係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維,繫也。《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註》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詩·小雅》四方是維。《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註》維,猶連結也。

《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註》維,所以繫船。

《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

《楚辭·天問》幹維焉繫。《註》維,綱也。

《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註》發語辭。《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維糸,繫也。唯从口,專辭也,應辭也。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地名。《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姓。《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於恭切,音雍。《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釋文》盧音雷。維,於恭反。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虏】

虜【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冯】

馮【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說文》馬行疾也。

《玉篇》乗也,陵也,登也。《易·泰卦》包荒用馮河。《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馮,謂乗陵也。

馮馮,牆堅聲。《詩·大雅》削屢馮馮。《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馮馮,牆堅聲。

借爲馮依字。《詩·大雅》有馮有翼。《傳》可馮依,以爲輔翼也。

《揚子·方言》馮,怒也。楚曰馮。《註》馮,恚盛貌。《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馮怒。

恃也,矜也。《史記·伯夷傳》衆庶馮生。《註》馮者,恃也。言衆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註》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舊註馮讀如憤,非。

不滿之意。《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古郡名。《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註,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馮乗縣,屬蒼梧郡。

官名。《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註》馮,乗也,相視也。

馮夷,神名。

《集韻》披耕切,音怦。馮,閎大也。一曰虛廓。

《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子。

《集韻》皮命切,音病。據也。

父吻切。與憤同。懣也。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骄】

驕【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舉喬切《集韻》《韻會》居妖切,音嬌。《說文》馬高六尺爲驕。《玉篇》壯貌。

野馬也。

馬逸不受控制也。

《正字通》恣也,自矜也。《書·周官》位不期驕。《詩·小雅》驕人好好,勞人草草。

或作喬。《禮·樂記》齊音敖辟喬志。《註》喬音驕。

《集韻》嬌廟切,音撟。驕驁,馬行貌。

縱恣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註》椐,直項也。驕驁,縱恣也。驕音居召反。

《五音集韻》居夭切,音矯。僨驕不可禁之勢。《莊子·在宥篇》僨驕而不可係者,其惟人心乎。《音義》驕如字。

居表反。

《集韻》虛嬌切《正韻》吁驕切,音囂。與獢同。短喙犬也。《詩·秦風》載獫歇驕。《釋文》驕,本又作獢。許喬反。

古通虞韻。《前漢·敘傳》漢興柔遠,與爾剖符。皆恃其岨,乍臣乍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