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拍掌唱铜鞮

出自:明代·佘翔《陪蔡使君游何氏园亭同方许二生作》

拼音:[ér][tóng][pāi][zhǎng][chàng][tóng][dī]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吾徒落魄不可羁,纵横白眼傲当时。
愁来散发歌逾壮,激羽流商和者谁。
使君于我称同调,诗爱青山吟谢眺。
春风何处足欢娱,城南桃李迎人笑。
停午驱车过草堂,开樽湖上咏沧浪。
莺入垂杨声乍啭,人游芳草兴何长。
席上悬河辩有口,宾主陶然嚼大斗。
诸生侍侧最风流,飞扬跋扈真吾友。
临渊徒有羡鱼情,盘中那得五侯鲭。
少年行酒歌不歇,争雄取醉似长鲸。
少选松间日欲落,秉烛还倾鸬鹚杓。
灌夫骂坐未为狂,步兵入厨差足乐。
人生百岁似川徂,即今不饮胡为乎。
路傍古墓应多少,世上浮名竟有无。
宇宙寥寥君与我,莫笑相逢苦不早。
儿童拍掌唱铜鞮,接䍦何惜山公倒。

查看原文

注释

【儿童】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读物。
【拍掌】1.鼓掌,拍手。 2.两人各出一手相拍。表示谨守诺言。
【铜鞮】1.春秋晋邑名。在今山西省沁县南。晋平公曾筑铜鞮宫于此。汉置县﹐治所在今山西省沁县南。北魏以后屡有迁移。明洪武初废入沁州。 2.春秋晋离宫名。 3.指襄阳。 4.曲名。 5.亦作"铜鍉"。复姓。春秋时有铜鍉伯华。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儿】

儿【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

《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韻會》姓也。漢有兒寬。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姓也。《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韻會》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兒)

【童】

童【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

《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

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

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稂,一名童梁。

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篇海》男有罪爲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集韻》諸容切,音鐘。《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童。《註》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叶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拍】

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普百切《集韻》《韻會》匹陌切,蔡琰作。

拍張,手搏捽,胡之戲也。《南史·王敬則傳》善拍張,宋帝使跳刀,接無不中,仍撫髀拍張。

《集韻》莫白切,音陌。擊也。亦與同。

《集韻》《韻會》《正韻》同。《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豚拍。《註》鄭杜皆以拍爲膊,謂脅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閒名豚脅,聲如鍛鎛。

【掌】

掌【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章上聲。《說文》手中也。《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指其掌。《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註》示讀如寘。《疏》如置物掌中也。

職掌,主也。《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鞅掌,失容也。《詩·小雅》或王事鞅掌。《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

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

《本》《草》水蛭。一名至掌。《爾雅·釋蟲》蛭蝚,至掌。《正字通》古作。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

【唱】

唱【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

《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铜】

銅【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赤金也。《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廣韻》金之一品。《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攺形也。

自然銅。一名石髓鉛。

銅靑。《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抱朴子·金丹卷》銅靑塗脚,入水不腐。

地名。《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山名。《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宮名。《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里。《註》銅鞮,晉離宮。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註》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與洞通。《山海經》洞庭之山。《註》洞,或作銅。

【鞮】

鞮【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都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低。《說文》革履也。《玉篇》單履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複履下襌者謂之鞮。《註》今韋鞮也。《禮·曲禮》鞮屨。《註》鞮屨無絇之菲也。《疏》謂無絇飾履也。履以絇爲飾,凶,故無絇也。《戰國策》甲盾鞮鍪。《註》鞮,革履。

《周禮·春官·大宗伯》鞮鞻氏。《註》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

《禮·王制》西方曰狄鞮。《註》鞮之言知也。今冀都有言狄鞮者。《前漢·司馬相如傳》狄鞮之倡。《註》韋昭曰:狄鞮,地名。在河內。出善倡者。

《揚子·法言》東鞮北女,來貢其珍。

地名。《左傳·昭二十八年》樂霄爲銅鞮大夫。《註》上黨銅鞮縣。《史記·仲尼弟子傳》銅鞮伯華。《註》銅鞮,晉大夫羊舌赤之邑,世號赤曰銅鞮伯華。

《後漢·和帝紀》追至和渠北鞮海。

人名。《左傳·昭十五年》以鼓子䳒鞮歸。

姓。《前漢·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

《集韻》田黎切,音題。亦革履也。《集韻》或作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