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涤虑洗心

出自:元代·李道纯《满江红 令门人和》

拼音:[gēng,gèng][dí][lǜ][xǐ,xiǎn][xī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采药归来,这鼎器、乾金铸写。那些儿道理,全凭主者。先把根尘都扫尽,从前熟处休沾惹。问行工、进火事如何,凭般若。五雷车,青龙*。烧山符,心铸写。更涤虑洗心,灵泉浇洒。九转功成丹道毕,一灵真性还虚也。那赤条条地法王身,无可把。

查看原文

注释

【涤虑】清除烦扰,使思想清净。
【洗心】1.比喻清除邪念、杂念: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2.比喻悔过自新:倘不洗心,殊难革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更】

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涤】

滌【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說文》洒也。《詩·豳風》十月滌場。《正義》洗器謂之滌。

旱氣也。《詩·大雅》滌滌山川。

煗風也。《歲華紀麗》風惟滌滌,木漸欣欣。

浩酒也。《周禮·春官》司尊彝凡酒脩酌。《註》脩讀如滌。滌酌,以水和而泲之。今齊人名浩酒曰滌。

養牲室也。《禮·郊特牲》帝牛必在滌三月。

《集韻》徒弔切,音調。亦養牲室也。

《韻補》叶毒藥切,音鐸。《班固·東都賦》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虑】

虑【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玉篇》房七切。愁貌。(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鑢。《說文》謀思也。从思,虍聲。思有所圖曰慮,慮,猶縷也。《增韻》憂也,疑也。《書·太甲》弗慮胡獲。《註》欲其謹思之也。《大學》安而后能慮。《朱註》謂處事精詳。

度也。《揚子·太經》立督慮也。《註》督,正也。慮,度也。運以正度也。

總計曰亡慮。《前漢·書註》舉凡之辭,言不待計慮而知其大凡也。

軍前所持幡曰慮無。《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慮有無也。《正義》明爲思慮其所無之事,使知而爲之備也。

《釋名》慮,旅也,旅,衆也。《易·繫辭》一致而百慮。《註》慮及衆物,以一定之也。

姓。《左傳》南蒯臣慮癸。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正韻》思慮也。《淮南子·原道訓》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爲蓋,以地爲輿。

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也。

地名。隆慮,在河內。無慮,在遼東。取慮,在臨淮。且慮,在遼西。昌慮,在海東。隆音林,取音趣,且音苴。

《古今字考》兩舉切,音呂。《箕山歌》日月運照,靡不記睹。游放其閒,何所却慮。

《正字通》盧谷切,音錄。《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掌折獄詳,凡繫囚,五日一慮。《前漢·雋不疑傳》每行縣,錄囚徒還。《師古註》錄囚,今云慮囚,本錄聲之去者耳。近俗不曉其意,訛爲思慮之慮,失其源矣。◎按師古此言近於識字,而實未通韻。惟未通韻,亦未爲識字之源也。蓋每字原具四聲,如慮字從平聲起韻,閭呂慮錄,則閭字爲慮字之平,呂字爲慮字之上,錄字爲慮字之入也。慮本訓謀思,然兼有詳審之義,故漢書錄囚亦卽慮囚也。慮字原具入聲,有錄音,豈必專屬去聲,爲得字之源乎。

叶郞古切,音魯。《楚辭·九章》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芳椒以自處。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〇按本从思,《說文》玉篇都入思部。字彙倂入心部,取其便考。(慮)

【洗】

洗【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

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

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

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

洗馬,官名。

姓。

《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

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

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