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恩汪濊在

出自:清代·李锴《呈晓亭少司农宗侯廿六韵》

拼音:[zhǔ][ēn][wāng][huì,huò][zài]

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震凭东极,含元建大中。
山河开蕴藉,日月荡洪濛。
龙变蒸云气,鹏飞碧海风。
轩邱鸣六相,沛下失群公。
矧以天潢近,巍然玉牒通。
分枝荣蒂萼,累叶奉昭融。
属者朝廷上,多君品节隆。
圣情舟楫待,农部版图充。
践履纷相委,操持切自攻。
赋班阡陌理,绩奏转输工。
骨性清超绝,文章造诣雄。
律谐钟荡涤,肉浑璧磨砻。
汲引贤无隐,登临险必穷。
远怀符胜具,深器挹虚衷。
忽枉青丝辔,猥存白发翁。
话言依厩底,物色到墙东。
兀兀荒江鹤,悠悠断渚鸿。
百年循墨守,一旦击包蒙。
进语询先德,当时亦总戎。
乘城被赤羽,辟敌有雕弓。
遂次皋夔末,能标尺寸功。
赏行劳顿著,报歉施弥丰。
俛仰惭衰影,栖迟笑薄躬。
主恩汪濊在,祖武缵承空。
故剑尘秋水,殊书积乱蓬。
不材如仆甚,何以谢帡幪。

查看原文

注释

【汪濊】1.亦作"汪秽"。 2.深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主】

主【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

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匰主。《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禮·曲禮》居不主奧。《疏》主,猶坐也。

《晉語》陽子剛而主能。《註》上也。

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主父,複姓。

《正韻》陟慮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註》主,同註。

【恩】

恩【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痕切,音蒽。《說文》惠也。从心因聲。《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爲恩。

愛也,澤也。

《廣韻》隱也,私也。

州名。漢合浦郡,唐立恩州。

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

姓。前漢燕祭酒恩茂。《風俗通》大夫成恩之後。

叶衣延切,音烟。《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汪】

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光切,音尫。《說文》深廣也。《淮南子·俶眞訓》汪然平靜,寂然淸澄。《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池也。《通俗文》停水曰汪,池之汙濁者。《揚子·方言》楚謂之汪,閩謂之洋。《左傳·桓十五年》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

大貌。《晉語》汪是土也。

《楊萬里·擬楚辭》誕寘之祝融之汪。《註》謂南海也。

水名。《水經注》潢水一名汪水,與洈水合,至沛入泗。

姓。《廣韻》汪芒氏之後。《姓苑》新安人。

《廣韻》紆往切《集韻》嫗枉切,。

《廣韻》烏浪切《集韻》烏曠切,音䤑。停水臭也。或从廣作瀇,从枉作㳹。

《集韻》烏宏切。與泓同。水貌。《說文》作。

【濊】

濊【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說文》水多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外切,音薈。汪濊,深廣也。《前漢·郊祀歌》澤汪濊,輯萬國。《註》汪濊者,言饒多也。

《廣韻》於廢切《集韻》《韻會》烏廢切《正韻》烏胃切,音穢。義同。一曰濁也。亦與穢通。《前漢·李尋傳》盪滌濁濊。

水名。《水經注》淸漳自章武縣故城西,故濊邑也,枝瀆出焉,謂之濊水。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礙流也。一曰罟入水聲也。《詩·衞風》施罛濊濊。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