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飙细坼湘水纹

出自:清代·李锴《冬夜留宿虚壑精舍暨朱抱光陈行一讲易图夜分抱光援琴弹碧天秋思雉朝飞诸曲行一起复为我剑舞二十四变烛见跋寒月瑩然而霜鸡已再唱矣》

拼音:[hán][biāo][xì][chè][xiāng][shuǐ][wén,wèn]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少年好奇老好古,陡见神奇在臭腐。
龟龙振跃自然事,妙义乾坤由逆数。
京兆二君同■户,我来夜就双林语。
虚襟远遇神近交,折角曾谁意连拄。
灯昏夜久人坐忘,陈编未掩清琴张。
流虚入变两不测,天风云海声琅琅。
此时万籁肃不闻,一缕一丝呼吸分。
寒飙细坼湘水纹,恍惚欲下云中君。
琴歌既终客起立,子公曾孙剑舞及。
腾踏步武飘风急,回旋五五复十十。
崖倒枯株虎气吹,山划惊雷龙火匝。
一片霜棱不见霜,寒月堕地清冰湿。
始知役神不役气,能使观者皆震詟。
舞罢孱然若处子,此夕何夕叹观止。
机含动静良有以,太虚溶溶曙光启。

查看原文

注释

【寒飙】寒冷的大风。
【湘水】即湘江。
【水纹】1.水的波纹。 2.指水波状的花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飙】

飆【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正韻》子昂詩》盲飇忽號怒。《韓愈詩》雪霜刻似慘,獰飇摺空衢。或作颮。

通作猋。《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註》暴風从下上。《禮·月令》孟春行秋令,則猋風暴雨總至。

通作熛。《史記·司馬相如傳》雷動熛至。《正字通》俗省作颷,音標。唐長安西有金颷門。㴑原以颷爲俗字。

【细】

細【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

《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坼】

坼【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丑格切《集韻》《韻會》《正韻》恥格切。。裂也。《禮·月令》仲冬,地始坼。《後漢·安帝紀》日南地坼長百餘里。《晉史·天文志》惠帝中,張華爲司空,三台星坼。

植物房初開也。《易·解彖傳》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坼副,難產也。《詩·大雅》先生如達,不坼不副。《註》言姜嫄生后稷之易也。《史記·楚世家》陸終妻女嬇生子六人。坼剖而產。

龜坼。《周禮·春官》史占墨卜人占坼。今江淮閒天旱田裂亦曰龜坼。

或作宅。《揚雄·蜀都賦》百果甲宅。《說文》本作同。坼原字从土从厈。

【湘】

湘【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水名。《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山名。《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地名。《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湖名。《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烹也。《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纹】

紋【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玉篇》綾紋也。《類篇》織紋。《篇海》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