呴以沫

出自:清代·李锴《圣人出》

拼音:[xǔ,hǒu,gòu][yǐ][mò]

平仄:仄仄仄

圣人出,绥绥而。
圣人出,䙾䙾而。
嫛弥黎老无殿屎。
期门羽林,带刀跨马,皆能闲礼仪。
醇德洽,物无暌。
携河鱼,呴以沫,雉宿我栭。
圣人出,出以时。

查看原文

字义

【呴】

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匈于切,音訏。《玉篇》噓吹之也。《集韻》與嘔同。《老子·道德經》或呴或吹。《前漢·王褒傳》呴噓呼吸如喬松。《註》呴噓,皆開口出氣也。

《前漢·東方朔傳》愉愉呴呴。《註》呴呴,言語順也。

《戰國策》呴籍叱咄,則徒隷之人至矣。《註》呴,呵也。當从足。

《集韻》呼侯切,音齁。喉中聲。

俱侯切,音鉤。《史記·匈奴傳》立右賢王呴犂胡爲單于。

《廣韻》呼后切《集韻》《正韻》許后切,音㸸。《廣韻》與吼同。或作吽。詳前吼字註。

《郭璞·江賦》湓流雷呴而電激。《註》呴,嘷也。《釋文》呴,呼后反。

《集韻》火羽切,音詡。與欨同。或作喣,吹也。

《廣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音昫。《廣韻》吐沫。《莊子·天運篇》魚相呴以濕。《音義》呴,况付反。

况于反。

《集韻》氣以溫之也。或作欨休咻。

《集韻》居切,音遘。與雊同。《史記·殷本紀》有飛雉登鼎耳而呴。

叶市若切,音芍。《王逸·九思》雲濛濛兮雷儵爍,孤雛驚兮鳴呴呴。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沫】

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莫葛切《韻會》莫曷切,音末。水名。《說文》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

浮沫也。《莊子·大宗師》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涎沫也。《莊子·至樂篇》乾餘骨之沫爲斯彌。《註》沫,口中汁也。

噴沫,跳波也。《馬融·長笛賦》瀑噴沫。

湯華也。《陸羽·茶經》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

紅沫。《酉陽雜俎》紅沫,煉丹砂爲黃金,碎以染筆,書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紅沫。

已也。《屈原·離騷》身服義而未沫。

汗流貌。《前漢·郊祀歌》霑赤汗,沫流赭。《註》應劭曰:流沫如赭也。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師古曰:沫沬兩通。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從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內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從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韻補》叶謨杯切,音枚。《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兮,芬至今猶未沫。

叶莫結切,音蔑。《郭璞·江賦》濯翮疏風,鼓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