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酒疟苏

出自:清代·陈宝琛《题损轩不二门图步净名韵》

拼音:[liáng,liàng][liáng,liàng][jiǔ][nüè,yào][sū,sù]

平仄:平平仄仄平

开径延三益,循溪署八愚。
岁寒寻保社,禅缚笑臞儒。
不饮奇嫌问,无金墓懒谀。
计成投畚遁,绪触拔钗沽。
瓶钵真居士,衣冠一野夫。
忏堂甘刬草,慧海誓乘桴。
狂象驯依圯,翔鸾铩就笯。
花沾迦叶体,雪媚藐姑肤。
柏树还生子,优昙总恋柎。
那曾僧气足,遍道净缘劬。
初地诚回向,诸天想唯俞。
塔铃通译语,台镜豁尘污。
出入谁司键,推敲讵待符?座充摩诘室,斋抵步兵厨。
索索诗魔退,凉凉酒疟苏
杜机皈怖鸽,幻迹悟飞凫。
到此题从凤,其间隐即蛛。
终同守城墨,遑作泣歧朱?可忆趋京辇,频年侍阙觚。
拘留桑下宿,蹭蹬棘中途。
风雪过茶董,江湖话木奴。
说经当席夺,咏史又船租。
未种花盈县,徒贻水满盂。
脱身辞请谒,容膝学跏趺。
独寐宁妨寤,卬须枉见呼。
祇园随喜施,息壤劫盟俱。
蔬饭匆匆具,蒲团个个铺。
韬名期蛰豹,伺影戒逢狐。
宗派商师友,行藏杂钓屠。
纵殊夫子瓮,颇类市公壶。
震旦方灰劫,恒沙矧蕞躯。
再中回日愿,万变看云图。
石鼓泉应歇,山楼月太孤。
傥来收橡实,相对饵松腴。
定律深心护,空轮悉力扶。
圆关探锁钥,静籁领笙竽。
般若何生灭,阎浮自混渝。
繄予常住否,微佛曷归乎?闻梵知先觉,移文忍厚诬。
汪罗香火在,蛩駏莫愁无。

查看原文

注释

【凉凉】1.寂寞冷落貌。 2.微寒貌。 3.纳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凉】

凉【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酒】

酒【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酒,明水也。《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天酒,甘露也。《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官名。《周禮·天官》酒正。《註》酒官之長。《又》女酒。《註》女奴曉酒者。

祭酒,尊稱之號。《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酒旗,星名。《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地名。《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註》邑在河南。

《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註》酒泉,今肅州。

姓。明有酒好德。

人名。《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韻補》叶子小切,音剿。《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叶子與切,音苴。《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疟】

瘧【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約切《集韻》《韻會》逆約切,音虐。《說文》熱寒休作。《玉篇》或寒或熱病。《釋名》瘧,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熱耳,而此疾先寒後熱,兩疾似酷虐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寒熱不節,民多瘧疾。《周禮·天官·疾醫》秋時有瘧寒疾。《疏》秋時陽氣漸消,隂氣方盛,惟火沴金,兼寒兼熱,故有瘧寒之疾。《正字通》瘧有風,寒,暑,熱,濕,食,瘴,邪八種。久瘧腹有痞塊,名瘧母。獨寒不熱為牝瘧,獨熱不冷爲牡瘧。發無期度爲鬼瘧,先寒後熱爲寒瘧,先熱後寒曰溫瘧,熱而不寒曰癉瘧,卽脾瘧。皆痰中中脘,脾胃不和所致。詳見靈樞經瘧論。

【苏】

蘇【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从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閒曰蘇。

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爲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註》蘇,析羽也。

息也。《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

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註》恐懼不安之貌。《王註》躁動貌。

臺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于姑蘇。《註》姑蘇,臺也。

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爲蘇塗。

姓。《書·立政》司,封蘇國。

《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字彙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註》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