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调咽秋思

出自:明代·魏学洢《重过蒋氏莲雪居用昌谷韵》

拼音:[kǔ][tiáo,diào,zhōu][yān,yàn,yè][qiū][sī,sāi]

平仄:仄平平平平

十月严霜飞,江空天在水。
沙炮霣红箨,荒日下平地。
大野旷肃杀,万物绝狐媚。
独存汉宫秋,西风乱葱翠。
孤村澹微晃,草湿泫寒泪。
惊丝转危叶,片片枫林醉。
荒磴蚀苔衣,窞黑阒幽邃。
平畴忽波立,烟白失涯涘。
潭深古龙吼,石滑蛟涎腻。
客雁叫高旻,千行作人字。
怒涛荡云色,参错骈岩峙。
杳隔阛阓声,时见断蓬起。
急趁半篙日,棹入茸萝里。
苦蔓罥黄葛,树卵小垂紫。
深林人有无,敲石煮丹髓。
吴舠狭溪转,斜光照新穟。
短篱晒残锦,芙蓉映缟帔。
碧篁韵凄涩,欹濑枯枝坠。
縠雯杂轻霭,栎径浸沈毖。
归鸟飞影疾,帆落园扉閟。
枯藤束方笈,病蠹避芸气。
床头鱼肠剑,铜花射朱几。
青鸟忆琼瑶,白凤含玄粹。
堕发成蜗牛,笋迸北垣圮。
耳热商歌发,苦调咽秋思
冷焰摇素壁,古庙笑木魅。
长夜读天问,璧贱麸胡贵。
肠轮几回直,心事飔风似。
壮士破刺促,残编掷疑义。
诡谲石鼓辞,鼎彝汉郊祀。
聱牙故期期,不谙奚复耻。
巨螯勍如铁,觞政苍鹰吏。
欢集馀閒情,柔丝漾芳饵。
嫩粉琅玕脆,肥绿银光纸。
下阶荚钱薄,闭閤检陈事。
懒谱难忘曲,羞裁雀台妓。
三闾倘前身,数疑宓妃至。
赋成六螭舞,万岫倒行次。
风高山骨瘦,月小蛾眉悴。
长天若鹅溪,一泼潇湘意。
冻霞珊瑚赪,老鹘刀棱翅。
草甜蒺藜硬,铁骑沙场戏。
霜扑平城儿,愁绝昆崙使。
王孙拥罗幕,葡萄闹横吹。
夹屏金鸭煖,睡熟鲛绡渍。
黛拂青虫簪,茜脱胭脂臂。
此夕氍毹欢,几人酸肠刺。
丈夫贵行乐,穷达聊自肆。
归家弄锦孩,剪梅帖花子。

查看原文

注释

【苦调】1.犹苦言,忠言。 2.忧伤悲凉的声调。
【秋思】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苦】

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䇢。《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類篇》急也。

《博雅》悵也。

《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调】

調【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作輈。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玉篇》求也。

《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韻會》詩也。

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咽】

咽【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

《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廣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音噎。《廣韻》哽咽。《集韻》聲塞也。《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塞也。《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秋】

秋【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春秋,魯史名。

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姓。

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思】

思【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恖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

《大雅》神之格思。

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

《魯頌》思樂泮水。

《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註》道德純備謂之思。《音義》思,息嗣反。

如字。

叶相居切,音須。《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念也。《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相关诗句
剪梅帖花子 归家弄锦孩 穷达聊自肆 丈夫贵行乐 几人酸肠刺 此夕氍毹欢 茜脱胭脂臂 黛拂青虫簪 睡熟鲛绡渍 夹屏金鸭煖 葡萄闹横吹 王孙拥罗幕 愁绝昆崙使 霜扑平城儿 铁骑沙场戏 草甜蒺藜硬 老鹘刀棱翅 冻霞珊瑚赪 一泼潇湘意 长天若鹅溪 月小蛾眉悴 风高山骨瘦 万岫倒行次 赋成六螭舞 数疑宓妃至 三闾倘前身 羞裁雀台妓 懒谱难忘曲 闭閤检陈事 下阶荚钱薄 肥绿银光纸 嫩粉琅玕脆 柔丝漾芳饵 欢集馀閒情 觞政苍鹰吏 巨螯勍如铁 不谙奚复耻 聱牙故期期 鼎彝汉郊祀 诡谲石鼓辞 残编掷疑义 壮士破刺促 心事飔风似 肠轮几回直 璧贱麸胡贵 长夜读天问 古庙笑木魅 冷焰摇素壁 苦调咽秋思 耳热商歌发 笋迸北垣圮 堕发成蜗牛 白凤含玄粹 青鸟忆琼瑶 铜花射朱几 床头鱼肠剑 病蠹避芸气 枯藤束方笈 帆落园扉閟 归鸟飞影疾 栎径浸沈毖 縠雯杂轻霭 欹濑枯枝坠 碧篁韵凄涩 芙蓉映缟帔 短篱晒残锦 斜光照新穟 吴舠狭溪转 敲石煮丹髓 深林人有无 树卵小垂紫 苦蔓罥黄葛 棹入茸萝里 急趁半篙日 时见断蓬起 杳隔阛阓声 参错骈岩峙 怒涛荡云色 千行作人字 客雁叫高旻 石滑蛟涎腻 潭深古龙吼 烟白失涯涘 平畴忽波立 窞黑阒幽邃 荒磴蚀苔衣 片片枫林醉 惊丝转危叶 草湿泫寒泪 孤村澹微晃 西风乱葱翠 独存汉宫秋 万物绝狐媚 大野旷肃杀 荒日下平地 沙炮霣红箨 江空天在水 十月严霜飞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