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黄童已得名

出自:清代·林占梅《客有自程乡来,云黄香铁先生已殁于江右抚州任内。惊悼之馀,作长歌哭之》

拼音:[xī][rì][huáng][tóng][yǐ][dé,děi,de][míng]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香铁先生我岳伯,读书万卷长为客。
囊中杰句天无功,笔下颠书风借力。
文章立缀咄嗟间,纷纷馀子无颜色。
尝闻生长自吴中,姿神潇洒多其风。
十六归乡应童试,玉树翩翩众誉同。
生花不律三峡泻,如锥脱颖惊文宗。
谓折桂枝如拾芥,烧尾龙门嗟屡败。
日向长潭事啸游,岩花社酒亦称快。
五羊城里中副车,落寞频年意不如。
鸿文只作成均贡,从此才名竞应徐。
例同过夏三冬贮,京兆贤书欣得举。
南官报罢陆庄荒,欲去仍留同首鼠。
可怜一第费经营,昔日黄童已得名
诙谐能动公卿色,诗句曾传粉黛情。
万卷雕龙吟律细,一閒挥麈论衡精。
到处逢迎珠履趿,诸侯宾客幕中入。
宰相堂前许纵谈,将军麾下容长揖。
晚筵客散独留髡,入座重闻丝竹急。
倦还遽授一官归,廿载潮阳列绛帏。
皋比复设韩山院,春官桃李成芳菲。
天下广文官独冷,先生裘马何轻肥。
天下广文饭不足,先生黍稷满囷围。
先生平生嗜侠义,当仁强项无趋避。
京邸归来见末由,询公行止感公谊。
诗篇自昔鸡林通,题名处处碧纱笼。
郑虔事业子云札,杜牧情怀短簿容。
天性由来好诗酒,讽咏杯铛不离口。
四集诗编「读白华」,一区寓室名「香韭」。
丹青尝画醉禅图,高耸吟肩复露肘。
蒲团箕踞赤双趺,笥腹便便光秃首。
一浮三白作鲸吞,掌上瘿瓢大若斗。
天花醉里落缤纷,神女维摩互缠纠。
白鹤朱霞幻合离,龙象争拿狮子吼。
嘻笑怒骂皆文章,狡狯中间戒律守。
诗佛同登弥勒龛,智珠一串菩提手。
兴豪走马章台街,折得春风两枝柳。
诗人少达而多穷,挥霍如公复何有。
晚年需次向豫章,蜡屐庐山再徜徉。
抚州司马青衫客,又作黄粱梦一场。
巫阳促赴修文召,遗金难买返魂香。
鄙人本是公家婿,蒙公一见垂青睇。
海外瞻韩益壮心,何期此日已集逝。
知己不闻胜感恩,天涯哭当寝门例。
太息桃夭古渡头,萧寥最是铁耕楼。
抱琴鼓罢平陵曲,七条弦上一时愁。
年来春日下黄路,唯有桃花逐水流。

查看原文

注释

【昔日】往日;从前。
【黄童】1.幼童。 2.指黄香。
【得名】获得美名;有名气,闻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昔】

昔【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

《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韻補》叶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童】

童【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

《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

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

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稂,一名童梁。

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篇海》男有罪爲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集韻》諸容切,音鐘。《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童。《註》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叶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相关诗句
唯有桃花逐水流 年来春日下黄路 七条弦上一时愁 抱琴鼓罢平陵曲 萧寥最是铁耕楼 太息桃夭古渡头 天涯哭当寝门例 知己不闻胜感恩 何期此日已集逝 海外瞻韩益壮心 蒙公一见垂青睇 鄙人本是公家婿 遗金难买返魂香 巫阳促赴修文召 又作黄粱梦一场 抚州司马青衫客 蜡屐庐山再徜徉 晚年需次向豫章 挥霍如公复何有 诗人少达而多穷 折得春风两枝柳 兴豪走马章台街 智珠一串菩提手 诗佛同登弥勒龛 狡狯中间戒律守 嘻笑怒骂皆文章 龙象争拿狮子吼 白鹤朱霞幻合离 神女维摩互缠纠 天花醉里落缤纷 掌上瘿瓢大若斗 一浮三白作鲸吞 笥腹便便光秃首 蒲团箕踞赤双趺 高耸吟肩复露肘 丹青尝画醉禅图 一区寓室名「香韭」 四集诗编「读白华」 讽咏杯铛不离口 天性由来好诗酒 杜牧情怀短簿容 郑虔事业子云札 题名处处碧纱笼 诗篇自昔鸡林通 询公行止感公谊 京邸归来见末由 当仁强项无趋避 先生平生嗜侠义 先生黍稷满囷围 天下广文饭不足 先生裘马何轻肥 天下广文官独冷 春官桃李成芳菲 皋比复设韩山院 廿载潮阳列绛帏 倦还遽授一官归 入座重闻丝竹急 晚筵客散独留髡 将军麾下容长揖 宰相堂前许纵谈 诸侯宾客幕中入 到处逢迎珠履趿 一閒挥麈论衡精 万卷雕龙吟律细 诗句曾传粉黛情 诙谐能动公卿色 昔日黄童已得名 可怜一第费经营 欲去仍留同首鼠 南官报罢陆庄荒 京兆贤书欣得举 例同过夏三冬贮 从此才名竞应徐 鸿文只作成均贡 落寞频年意不如 五羊城里中副车 岩花社酒亦称快 日向长潭事啸游 烧尾龙门嗟屡败 谓折桂枝如拾芥 如锥脱颖惊文宗 生花不律三峡泻 玉树翩翩众誉同 十六归乡应童试 姿神潇洒多其风 尝闻生长自吴中 纷纷馀子无颜色 文章立缀咄嗟间 笔下颠书风借力 囊中杰句天无功 读书万卷长为客 香铁先生我岳伯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