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二竖终为害

出自:清代·林占梅《谭生行》

拼音:[gāo,gào][huāng][èr][shù][zhōng][wéi,wèi][hài]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谭生家近滕王阁,文酒笙歌恣欢乐。
轻掷珍珠买绿娥,高吹玉笛招黄鹤。
兴酣好作狭邪游,六博还挥十万筹。
囊金散尽不复惜,由来浪子难回头。
繁华转盼悲萧索,歌场几唱「莲花落」。
肯为饥驱重出门,远抵闽中事游幕。
铁板长歌海上来,耆卿到处绮筵开。
销魂重作扬州梦,落魄谁怜记室才。
轻靴窄袖自豪举,逢场肯演参军舞。
酒酣耳热起催花,当筵笑击三挝鼓。
白雪纷飞曲调成,银筝锦瑟停无声。
主人不语客不饮,如闻仙乐同移情。
閒来访我潜园里,郤生一见令人喜。
花晨月夕时过从,论交敢信成知己。
尊前忽听翻骊歌,送君南浦愁春波。
飘梗可怜游子苦,赠绨莫道故人多。
求名谋利都难遂,途穷转恨妻孥累。
一朝挈眷入吾门,当年张绪伤憔悴。
容颜异昔堪惊疑,踌躇未语生先知。
细诉别来不得志,贫侵病迫难支持。
形骸消瘦态衰老,深恐微躯同露草。
茫茫海内无知音,就化无如此地好。
我闻其语骇且怜,急开客座相留延。
閒居不使筹珠桂,佳日依然乐管弦。
诗酒盘桓将两载,膏肓二竖终为害
身后能教碧玉随,膝前祗剩文姬在。
沧溟浩渺魂难还,骸骨何由归故山。
一抔新穴堆黄土,五夜空闺泣绿鬟。
娇雏转瞬年十七,为赋桃夭吾事毕。
九原相见庶无惭,一肩重负欣差释。
清明时节雨潇潇,自倾杯酒墓门浇。
回思旧事泪痕湿,翻成楚词将魂招。
我为谭生歌一曲,魂兮若在暗中哭。
灵风捲地是耶非,墓畔白杨飞蔌蔌。

查看原文

注释

【膏肓】见〖病入膏〗肓。
【二竖】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景公梦见自己所患的疾病变成“二竖子”(两个小孩),他们为了躲避良医,藏匿在“肓之上,膏之下”,致使景公的病成为不治之症。后用“二竖”借指病魔。
【为害】造成祸害;加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肓】

肓【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呼光切,音荒。《說文》心上鬲下也。《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鬲也。

【二】

二【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巽二,風神名。

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二。

【竖】

豎【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音裋。《說文》豎立也。《徐曰》豆器,故爲豎立。《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魏志·鍾繇傳》起偃爲豎。

《韻會》貞也。《字彙》直也。

《廣韻》童僕之未冠者。《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內廷之小臣也。《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註》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左右小吏。

凡鄙者皆曰豎。《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姓。《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韻會》通作裋。《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註》一作短,一作豎。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僮豎之褐,亦短褐也。《集韻》或作。

《正韻》《字彙補》。俗作竪,非。

【终】

終【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害】

害【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何蓋切《集韻》《正韻》下蓋切《韻會》合蓋切,孩去聲。《說文》傷也。从宀从口。言从家起也。丯聲。《徐曰》禍嘗起於家,生於忽微,故害从宀。《增韻》利,害之對。

殘也,禍也。《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繫辭》損以遠害,益以興利。

《周語》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妨也。《左傳·桓六年》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要害。《戰國策》秦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弗如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北收要害之郡。

忌也。《史記·燕世家》燕昭王使樂毅約趙楚伐齊,諸侯害齊湣王驕暴,皆許之。《註》害猶言患之也。

《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集韻》《類篇》何割切,音曷。何也。《爾雅·釋言》盍也。《註》盍,何不也。或作害,與曷盍通。《詩·周南》害澣害否。《註》害,何也。《書·大誥》王害不違卜。《註》害作曷。

叶古詣切,音係。《詩·邶風》願言思子,不瑕有害。叶上逝。

《賈誼·旱雲賦》畝枯槁而失澤兮,壞石相聚而爲害。叶下涕。《前漢·眭兩夏侯京翼李敘傳》疑殆匪闕,違衆忤世。淺爲悔尤,深作敦害。俗作害。害字丯聲,俗从丰作。

相关诗句
墓畔白杨飞蔌蔌 灵风捲地是耶非 魂兮若在暗中哭 我为谭生歌一曲 翻成楚词将魂招 回思旧事泪痕湿 自倾杯酒墓门浇 清明时节雨潇潇 一肩重负欣差释 九原相见庶无惭 为赋桃夭吾事毕 娇雏转瞬年十七 五夜空闺泣绿鬟 一抔新穴堆黄土 骸骨何由归故山 沧溟浩渺魂难还 膝前祗剩文姬在 身后能教碧玉随 膏肓二竖终为害 诗酒盘桓将两载 佳日依然乐管弦 閒居不使筹珠桂 急开客座相留延 我闻其语骇且怜 就化无如此地好 茫茫海内无知音 深恐微躯同露草 形骸消瘦态衰老 贫侵病迫难支持 细诉别来不得志 踌躇未语生先知 容颜异昔堪惊疑 当年张绪伤憔悴 一朝挈眷入吾门 途穷转恨妻孥累 求名谋利都难遂 赠绨莫道故人多 飘梗可怜游子苦 送君南浦愁春波 尊前忽听翻骊歌 论交敢信成知己 花晨月夕时过从 郤生一见令人喜 閒来访我潜园里 如闻仙乐同移情 主人不语客不饮 银筝锦瑟停无声 白雪纷飞曲调成 当筵笑击三挝鼓 酒酣耳热起催花 逢场肯演参军舞 轻靴窄袖自豪举 落魄谁怜记室才 销魂重作扬州梦 耆卿到处绮筵开 铁板长歌海上来 远抵闽中事游幕 肯为饥驱重出门 歌场几唱「莲花落」 繁华转盼悲萧索 由来浪子难回头 囊金散尽不复惜 六博还挥十万筹 兴酣好作狭邪游 高吹玉笛招黄鹤 轻掷珍珠买绿娥 文酒笙歌恣欢乐 谭生家近滕王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