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绢选词徵妙语

出自:清代·林占梅《读刘苍石广文「半亩轩草」,题词二首 其二》

拼音:[huáng][juàn][xuǎn][cí][zhǐ,zhēng][miào][yǔ,yù]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可掬春风煦且清,持衡待士总和平。
吟章藻思齐三凤,学业薪传在一经。
黄绢选词徵妙语,碧纱囊句护佳名。
惭予秃尽文通笔,唐突西施感愧生。

查看原文

注释

【黄绢】1.黄色之绢。 2.见"黄绢幼妇"。 3.谓隐语。 4.佛教之经卷。
【选词】选用词语。
【妙语】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绢】

絹【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韻會》規掾切,鮮支縠絹也。《釋名》絹,䋌也,其絲䋌厚而疏也。《廣韻》縑也。

《集韻》古泫切,音犬。罥,或作絹。《周禮·秋官·冥氏註》弧張罿罦之屬,所以扃絹禽獸。

《翨氏註》置其所食之物于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足。

《集韻》熒絹切,音炫。射侯綱紐。

【选】

選【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先兗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兗切,。《玉篇》擇也。《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禮·禮運》選賢與能。《左傳·襄九年》舉不失選。

少選,須臾也。《呂覽》少選發而視之。亦曰選閒。

《正韻》白選,貨貝名。《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圜之其文龍,名白選。

《玉篇》去絹切《廣韻》思絹切《集韻》《正韻》須絹切,音潠。《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註》選,宣練反。

《正韻》銓官也。《唐書》有《選舉志》。

環舞也。《詩·齊風》舞則選兮。

《字彙補》萬也。《山海經》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楊愼云》選與萬,古音通,遂借其字。

選懦仁弱也。《後漢·淸河王傳》選懦之恩,知非國典。《註》選懦,仁弱慈戀,不決之意也。

選懦、選耎,畏怯之意。《前漢·西南夷傳》議者選耎,復守和議。《後漢·西羌傳》公卿選懦,容頭過身。

《廣韻》思管切《集韻》損管切,音算。《集韻》數也。《書·盤庚》世選爾勞。《傳》數也。《左傳·昭九年》弗去懼選。《註》懼數其罪而責之也。

與算同。《前漢·公孫賀傳贊》斗筲之徒,何足選。音義與算同。

《集韻》《韻會》之屬小過赦,薄罪贖,有金選之品。《應劭註》選,音刷。《正字通》漢讀率,《史記·周本紀》其罰百率。率,如刷。故劭以刷音之。《說文》本作選。俗作選。選字从巺作。

【词】

詞【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祠。《說文》意內而言外也。《釋名》嗣也。令撰善言,相嗣續也。《廣韻》說也。《正韻》言也。《字彙》文也。《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其詞則丘有罪焉爾。《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

《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博雅》已也。

《廣韻》請也,吿也。○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韻會引作音內言外。

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些,亦詞也。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

按說文辭,訟也。辤,不受也。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徵】

徵【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廣韻》證也,明也。《書·洪範》念用庶徵。《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廣韻》成也。《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問也。《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斂也。《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求也。《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爾雅·釋詁》徵,虛也。

姓。《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陟里切,知上聲。《玉篇》宮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與懲通。《荀子·正論篇》凡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與征通。《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叶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妙】

妙【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

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

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

姓。見《姓苑》。

《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

【语】

語【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