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盼凌青云

出自:清代·钱澄之《哀江南 其十》

拼音:[gù][pàn][líng][qīng][yún]

平仄:仄仄平平平

我昔游钱塘,缟纻何缤纷。
大行赋豪气,顾盼凌青云!呜呼钱塘破,抗义无一闻!吾子先几决,超然绝尘氛。
临决亦有约,一死真伪分。
贤偶殉所天,闺阁同清芬。
哲兄奉寡母,抚尸悲且欣。
闭门养亲志,饥寒甘卖文。
卓哉此二陆,机、云安足云!

查看原文

注释

【顾盼】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左右~。
【青云】1.很高的天空:火箭直上青云。 2.比喻很高的官位: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顾】

顧【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

《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

《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俗作頋。

【盼】

盼【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匹莧切《正韻》匹襉切,攀去聲。《玉篇》目黑白分明也。《詩·衞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註》盼,叶匹見反。

《佩觿集》美人動目貌。《宋玉·神女賦》目若微盼,精彩相接。

《正韻》顧也,視也。《宋書·謝晦傳》同被齒盼。《魏書·昭成子孫元暉傳》亦蒙恩盼。

木名。《山海經》浮山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

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盼頓州。

水名。《山海經》黃山,盼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

人名。《史記·楚世家》齊將田盼子。

姓。《山海經》深目民之國盼姓,食魚。《註》黃帝時姓也。

《集韻》披班切,音攀。亦美目也。

《字彙補》符分切,音汾。瞵盼,天旦欲明也。《王褒·九懷》進瞵盼兮上丘墟。○按《說文》盼、盻、眄音義各別。《韻補》盼一作眄。舉要盼亦同盻。非。

【凌】

凌【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正韻》離呈切,音陵。《廣韻》冰凌。《風俗通》積冰曰凌。《詩·豳風》三之日納于凌隂。《周禮·天官·凌人註》凌,冰室也。《前漢·高帝紀》未央宮凌室。《註》師古曰:凌室,藏冰之室。

《史記·秦始皇本紀》陵水經地。《註》陵作凌,猶歷也。

《前漢·揚雄傳》虎豹之凌遽。《註》師古曰:凌,戰慄也。

《集韻》《韻會》里孕切,陵去聲。冰也。

【青】

靑【戌集中】【青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

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

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一名楊梅靑。《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淮南子畢萬術云: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韻會》竹皮曰靑。《後漢·吳祐傳》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有靑牛氏,靑陽氏。

《集韻》《韻會》子丁切。與菁同。《詩·衞風》綠竹靑靑。《傳》靑靑,茂盛貌。《釋文》靑,子丁反。本亦作菁。

《小雅》其葉靑靑。《釋文》靑,子零反。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