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洛迟归鞅

出自:清代·李长霞《述事五百字寄吉侯弟》

拼音:[wǎn,yuān][luò][chí][guī][yāng,yà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盗贼生东海,玑衡指北躔。
巢禽初去越,胡马不归燕。
潍汭侨居久,山村假舍便。
慈萱欣日永,小草得春妍。
布乏公孙被,床无子敬毡。
围炉分宿火,和药典华钿。
屡见尘中釜,频经突少烟。
窗寒宵擘絮,镫灺夜陈篇。
羊蔡邻居久,殷韩共地偏。
水清鱼泼泼,风暖蝶娟娟。
秋圃花如锦,春塘柳似绵。
弟兄欢刻烛,甥舅乐分笺。
得意真如许,穷愁半释焉。
不为毛义檄,肯著祖生鞭。
儿赋《渭阳》什,予惭屈姊贤。
征篷汴水外,客路大河前。
梁燕辞何易,藩羝兆已先。
一从云出岫,屡冀水归泉。
大耋占离昃,乔林望景延。
涟如空泣血,嗟若漫呼天。
宛洛迟归鞅,青齐遍控弦。
一棺分旧冢,抔土寄新阡。
骇兽知先步,惊禽敢后骞。
围城孤似斗,假舍小如船。
鼓角晨风里,旌旗落照边。
将军诸道合,节度九营连。
壁垒防应固,凶徒恶未悛。
鼎真鱼莫脱,堤竟蚁能穿。
似说擒张步,还闻遁李全。
泽鸿哀未息,辙鲋涸堪怜。
旧业思馀烬,新居叹坐捐。
至今犹寇盗,回首忆倾颠。
饭少东方来,居无许子廛。
兔真嫌窟少,鸠拙怨巢迁。
窄屋能容膝,荒垣仅及肩。
霜黄垂户草,苔绿上阶钱。
迅景催穷节,愁心畏暮年。
东来书渺渺,西望意悁悁。
异地留王粲,何人引服虔。
近闻烽火息,望尔赋归旋。

查看原文

注释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常借指名都。
【归鞅】犹归车。谓驱车返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宛】

宛【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惌《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音琬。《說文》屈草自覆也。

宛然猶,依然。《詩·秦風》宛在水中央。《註》宛然,坐見貌。《魏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註》宛然,讓之貌。

丘名。《爾雅·釋丘》宛中,宛丘。《又》丘上有丘爲宛丘。《註》宛謂中央隆高。

平聲。《玉篇》《集韻》《類篇》於袁切,音鴛。大宛,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

縣名。《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爲韓宛邑,秦爲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

姓。《左傳》鄭大夫宛射犬,楚大夫宛春。

去聲,於願切,音苑。小也。《詩·小雅》宛彼鳴鳩。《註》宛,小貌。

入聲,紆勿切,音鬱。《史記·倉公傳》寒濕氣宛。與苑鬱通。

叶於云切,音熅。《前漢·班固敘傳》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嘽嘽,致誅大宛。

【洛】

洛【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

水名。《書·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

雍州之浸。《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註》洛出懷德。

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

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爲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置。明屬河南府。

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

洛洛,水溜下之貌。《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註》淫與瑤同。

與絡同。《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註》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

《韻補》叶盧谷切,音祿。《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類篇》通作雒。○按《周禮註》,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爲雒。魏復攺雒爲洛。

【迟】

遲【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音墀。《說文》徐行也。《廣韻》久也,緩也。《詩·衞風》行道遲遲。《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註》緩而不迫也。

委遲,迴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

《韻會》棲遲,息也。《詩·風》可以棲遲。

姓。《書·盤庚》遲任有言。《註》古賢人。

尉遲,複姓。

《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廣韻》待也。《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註》懸心遲仰之。

遲明卽黎明。《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乃也。《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註》遲,猶値。値,猶乃也。《韻會》遅遟同。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鞅】

鞅【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音怏。《說文》頸組也。《廣韻》牛羈也。《左傳·襄十八年》抽劒斷鞅。《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其下飾樊纓,其形樊樊而上屬纓也。

《詩·小雅》或王事鞅掌。《傳》鞅掌,失容也。《箋》鞅,猶何也。掌,謂捧之也。負何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傳以鞅掌爲煩勞之狀,故云失容,言事煩鞅掌然,不暇爲容儀也。今俗語以職煩爲鞅掌,其言出於此。鄭以鞅掌爲事煩之實,故言鞅猶荷也。鞅讀如馬鞅之鞅,以負荷物則須鞅持之,故以鞅表負荷也。

人名。《左傳》晉有士鞅。

《揚子·方言》强也,懟也。《史記·韓信傳》居常鞅鞅。通作怏。

《集韻》於良切,音央。馬頸革。

於郞切,音鴦。《博雅》鞅㒺,無賴也。

於亮切,音怏。馬駕之具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