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与兜率

出自:清代·郑孝胥《四月二十日渡海 其六》

拼音:[hǎi][shān][yǔ,yù,yú][dōu][shuài,lǜ]

平仄:仄平平平仄

白日金腾涌,苍波雪散飞。
海山与兜率,何处是真归?

查看原文

注释

【兜率】见"兜率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兜】

兜【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从兒省。象人頭形也。

《韻會》驩兜,四凶名。《尚書》古文作鴅吺。

與頭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也。○按《史記·年表》宋景公頭曼,《漢書·古今人表》作兜欒。

【率】

率【午集上】【玄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卛《廣韻》所律切《集韻》《韻會》《正韻》朔律切,音蟀。《說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

《玉篇》遵也。《廣韻》循也。《書·太甲》率乃祖攸行。《詩·大雅》率西水滸。《註》循也。

《廣韻》領也,將也。《左傳·宣十二年》率師以來,惟敵是求。

《襄十年》牽率老夫,以至於此。

《廣韻》用也,行也。

《集韻》從也,自也。

《增韻》皆也,大略也。《前漢·宣帝紀》率常在下杜。《註》總計之說也。下杜,地名。《梁書·王僧儒傳》齊學士刻燭爲詩,四韻則刻一寸。以此爲率。

《增韻》募也。

率先也。《晉書·顧榮傳》榮身當士卒,爲衆率先。

《通韻》表的也。《後漢·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方伯,一方表率也。

《正字通》差等也。《前漢·李廣傳》諸將率爲侯者,而廣軍無功。《註》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高率。《世說新語》晉劉驎之好遊山澤,高率善史傳。

率略。《盧氏雜記》宋五坦率。《聞見錄》司馬溫公與洛中諸公作眞率會。

輕率。《論語》子路率爾而對。《註》輕遽貌。

《前漢·東方朔傳》率然高舉,遠集吳地。《註》率然,猶颯然。

《孫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辟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姓。《正字通》明有率慶。

兜率天。《太平廣記》心在兜率天彌勒宮中聽法。

《唐韻》《集韻》《正韻》所類切,音帥。《廣韻》鳥網也。

《正韻》同帥。《詩·邶風·旄丘序》方伯連率之職。《註》率,所類反。《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渠率。《註》與帥同。

《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集韻》計數之名。《周禮·天官·大宰賦貢以馭其用註》賦口率出泉也。《疏》釆地之民,口率出泉爲賦。《釋文》率,徐劉音類,戚音律。一音所律反。

《正韻》總率也。《易·王弼略例》率相比而無應。率,音類,又如字。

《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音律。約數也。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詹事屬官,有太子率更。《師古註》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算經少廣章》宋祖冲之有密率乗除法。

彀率,彎弓之限也。《孟子》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

與繂同。緶緝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註》率,繂也。言帶用單帛密緝,兩邊不見用箴之功也。《釋文》率,音律。

《左傳·桓二年》藻率鞸鞛。《註》藻率,用韋爲之,所以藉玉也。率,音律。

《五音集韻》所滑切,音刷。量名。與鋝同。《史記·周本紀》其罰百率。《註》率,卽鍰也。音刷。孔安國曰:六兩曰鍰。率,舊本亦作選。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