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山莫便嘲支遁

出自:清代·郑孝胥《章希援招集半隐草堂》

拼音:[mǎi][shān][mò,mù][biàn,pián][cháo,zhāo][zhī][dùn]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主人结习在名场,酒熟秋高宴此堂。
远岫依檐窥客坐,凉波绕舍占鸥乡。
买山莫便嘲支遁,种漆还应学寿张。
盖顶把茅吾事办,未须相对说行藏。

查看原文

注释

【买山】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买】

買【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正韻》莫蟹切《集韻》《韻會》母蟹切,,市也。《增韻》售人之物曰買。《急就篇註》出曰賣,入曰買。《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前漢·食貨志》衆民賣買五穀、布帛、絲緜之物。

姓。《氏族略》五代買叔午。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莫】

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便】

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婢面切《集韻》《韻會》《正韻》毗面切,音卞。順也,利也,宜也。《荀子·議兵篇》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前漢·趙充國傳》留屯田十二便。

習也。《禮·表記》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謂便人。《註》亦言其謙也。辟仁聖之名,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

安也。《前漢·武帝紀》便殿火。《註》凡言便殿,便宮,便坐者,所以就便安也。

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溲也。《前漢·張安世傳》郞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

《集韻》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駢。《爾雅·釋訓》便便,辨也。《論語》便便言。

《韓詩》便便,閒雅貌。

肥滿貌。《後漢·邊韶傳》邊孝先,腹便便。

便辟,足恭也。《書·囧命》便辟側媚。

姓。漢有少府便樂成。

通平。《書·堯典》平章百姓。《史記·五帝紀》作便。互詳平字註。

叶毗賔切,音頻。《琳·車渠椀賦》玉爵不揮,欲厥珍兮。豈若陶梓,爲用便兮。《說文》从更。从人,人有不便更之。

【嘲】

嘲【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陟交切,音䞴。《說文》謔也。《玉篇》言相調也。《前漢·揚雄傳》執蝘蜓而嘲黽龍。《說文》通作啁。《集韻》或作謿。

【支】

支【卯集下】【支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巵。《說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增韻》俗作攴,非。

《韻會》庶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傳》支,支子也。《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註》支子,庶昆弟也。

《廣韻》持也。《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註》支,拄也。

《廣韻》度也。《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韻府》支,券也。《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註》支,猶計也。

《玉篇》支離自異。《類篇》一曰分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註》支離,分散也。

《玉篇》載充也。

《韻會》十二支,辰名。《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云: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見隂陽書。

國名。《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註》馬云:析支在河關西。《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山名。《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註》焉支山,在丹州。

荔支,果名。《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姓。《莊子·列禦》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後趙錄》司空支雄。

與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疏》四支,猶人手足。

與枝通。《詩·衞風》芄蘭之支。《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與梔通。《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集韻》翹移切,音衹。令支,縣名。《齊語》刜令支。《註》今爲縣在遼西。

《集韻》支義切,音寘。《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

【遁】

遁【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

《廣韻》隱也,去也。《詩·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

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

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

《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義同。

《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

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說文》亦作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