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予岂其俦

出自:明代·湛若水《陪诸公瀛洲胜会 其一》

拼音:[miǎo][yú,yǔ][qǐ,kǎi][qí,jī][chóu]

平仄:仄平仄平平

广宴开钟阜,群彦集瀛洲。
新晴美朝晖,重阴豁然收。
主人爱敬客,感格天与谋。
八榻依云列,眇予岂其俦
因思竹林会,当时亦何修。
醉心以明德,岂伊杯酒酬。

查看原文

注释

【岂其】1.犹何必。 2.犹难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眇】

眇【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藐。《說文》一目小也。《釋名》目匡陷急曰眇。眇,小也。《正韻》偏盲也。《易·履卦》眇能視。《穀梁傳·成元年》晉郤克眇。

《正韻》微也,細也,末也。《前漢·昭帝詔》朕以眇身護保宗廟。

《博雅》遠也。《莊子·庚桑楚》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

《增韻》盡也。《荀子·王制篇》王者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

細視也。《前漢·班固答賔戲》離婁眇目於毫分。

杳眇,遠視貌。《史記·司馬相如傳》俛杳眇而無見。

《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妙。《類篇》成也。《易·繫辭》眇萬物而爲言。王肅說。今本作妙。

《集韻》眇然,微細貌。

幼眇,精微也。《前漢·元帝贊》窮極幼眇。《註》師古讀要妙。

要眇,好貌。《楚辭·九歌》美要眇兮宜修。

【予】

予【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音與。賜也。《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

《博雅》大予,樂名。《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與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說文》:予,相推予也。余,詞之舒也。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歷觀詩賦,予無余音。

《吳棫·韻補》予當讀與。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皆無余音。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俦】

儔【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酬。衆也,等類也。《梁元帝·懷舊序》臨水登山,命儔嘯侶。《楚辭·王逸註》二人爲匹,四人爲儔。

通作疇。《前漢·韓信傳》其疇十三人。

誰也。《揚子·法言》儔克爾。與疇同。

《集韻》大到切。與翿同。《說文》翳也。《玉篇》隱蔽也。

叶如切,音除。《韓愈·盧夫人墓誌銘》伊昔淑哲,或圖或書。嗟咨夫人,孰與爲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