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南交以甸荒服兮

出自:明代·湛若水《吊伏波将军辞》

拼音:[guāng][nán,nā][jiāo][yǐ][diàn,tián,shèng][huāng][fú,fù][xī]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

承哲皇之嘉命兮,恭秉节于南荒。
浔横之修阻兮,敬奠先生。
昔炎祚之中熄兮,纷名号于嚣融。
识帝王之有真兮,初岸帻于相逢。
建大勋于汉鼎兮,扬炎焰而重征,光南交以甸荒服兮,侯臣服于天王。
彼圣哲之谟训兮,罔宠利于成功。
监四序之代谢兮,恒伏辱于显荣。
矧鱼目之混珍兮,玉亦污夫苍蝇。
夫何薏苡之贱微兮,俾胶漆之弗终。
慨伊义之自古兮,奚悄悄而内忡。
繄客星之辉煌兮,渺江湖之高踪。
矫鸿飞之冥冥兮,弋虽巧奚施工。
岂经济之或歉兮,谅主器之不同。
予有事于兹土兮,仰先哲之遗风。
匪神武之威远兮,遏四海以攸同。
撷江蓠与芳芷兮,跽虔荐以予衷。

查看原文

注释

【南交】指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因地处南方,故称。《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沈传:"南交﹐南方交趾之地。"孙星衍疏引《墨子.节用篇》:"昔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一说谓太阳由北向南转移之处。见《书.尧典》:"宅南交"孔传。
【荒服】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交】

交【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䢒《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郊。《小爾雅》俱也。《廣韻》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友也。《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交交,鳥飛貌。《詩·秦風》交交黃鳥。

交加,參錯也。《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衣領也。《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同蛟。《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史記》作蛟。

同鵁。《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甸】

甸【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說文》天子五百里地。《書·禹貢》五百里甸服。《傳》規方千里之內謂之甸服,爲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六十四井之地。《禮·郊特牲註》十六井爲丘,四丘六十四井曰甸。《疏》一甸之中,出長轂一乗,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周禮·地官·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註》公邑爲六遂餘地。

《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註》自邦國以及四郊之內。《左傳·襄二十一年》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註》郭外曰郊,郊外曰甸。

治也。《書·多士》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傳》天命湯更代,夏用其賢人治四方。《詩·小雅》信彼南山,維禹甸之。《傳》甸,治也。《釋文》甸,毛讀田見反,鄭讀繩證反。

挺也。《揚子·太經》天甸其道。《註》言天挺立其道于上也。

官名。《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甸人,掌郊野之官。《周禮·天官》甸師。《註》甸師,主共野物官之長。

《春官》甸祝。《註》甸之言田也,田祝之官。

《禮·少儀》納甸於有司。《註》甸謂田野之物。

《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五音集韻》取禽獸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則帥有司而饁獸于郊。《註》甸,讀曰田。《周禮·春官·肆師》凡師甸用牲于社宗則爲位。《疏》師謂出師征伐,甸謂四時田獵。《釋文》甸,音田。

《集韻》石證切《韻會》實證切《正韻》時正切,音盛。《左傳·哀十七年》良夫乗衷甸。《註》衷甸,一轅卿車。《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丘爲甸,四甸爲縣。《註》甸之言乗也,讀如衷甸之甸。甸,方八里。《釋文》甸,繩證反。

《字彙補》以證切,音媵。漢地名。甸氐道,屬廣漢郡。李奇讀。

《韻補》叶池鄰切,音。《劉劭瑞龍賦》有蜿之龍,來游郊甸,應節合義,象德郊仁。

【荒】

荒【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呼光切,音肓。《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廢也。《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傳》無廢棄我命。

大也。《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書·益稷》惟荒度土功。《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書·禹貢》五百里荒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掩也。《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空也。《吳語》荒成不盟。

蒙也。《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集韻》同慌。《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通肓。《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註》荒,膏荒也。

地名。《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梁元帝·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歲名。《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姓,見《通志·氏族略》。

【服】

服【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