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嘤若求善

出自:明代·湛若水《赠寇子之南都三首 其一》

拼音:[yīng][yīng][ruò,rě][qiú][shàn]

平仄:平平仄平仄

一莺或两莺,嘤嘤若求善
意气正相感,忽值时节变。
时节日已变,君行日已远。
一隔如参商,咫尺不相见。
相见不尽情,相思难嗣声。

查看原文

注释

【嘤嘤】1.鸟和鸣声。 2.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 3.泛指动物的鸣声。 4.低语声。 5.低泣声。 6.形容清脆﹑尖利﹑轻细的声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嘤】

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音櫻。《說文》鳥鳴也。《詩·小雅》鳥鳴嚶嚶。《爾雅·釋訓》嚶嚶,相切直也。《註》嚶嚶兩鳥鳴,喩朋友切磋相正。

《集韻》通作譻。《張衡·思賦》鳴玉鸞之譻譻。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求】

求【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

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叶彊於切,音渠。《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叶巨九切,音臼。《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善】

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譱音蟺。《說文》吉也。《玉篇》大也。《廣韻》良也,佳也。《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詩·鄘風》女子善懷。《箋》善,猶多也。《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註》善謂多于前。

《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疏》善猶解也。

《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與單通。《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廣韻》姓也。《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與膳通。《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集韻》或作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