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卷足挥霍

出自:元代·黄清老《送海东之》

拼音:[yù][juàn,juǎn][zú][huī][huò]

平仄:仄仄平平仄

海东之,玉关之人奈子何!一朝趋试当大廷,搜奇抉秘如悬河。
胸中二三策,发愤精研磨。
中山兔毫渴濡染,绿文臣研出大沱。
御卷足挥霍,如见山人泰华江之番。
紫髯长戟冻不折,浊流鼓枻冰峨峨。
得官固好好,东之情最真,遂使吾侬日相亲。
不誇文字雄,退与寒士相推尊。
淫哇郑卫非所云,阖闾城边种杨柳,柳江柳子子亦闻。
我有刻玉书,愿与穷朝昏。
子若修之可凌云,不废世间功与名。
况闻子弟功策勋,一门科第凡五人。
琼林之中翱且翔,如此文文而章章。
所以青城樵者有歌曰:海东之,兄弟三人如凤凰。
我歌曰:二雏亦复鸣朝阳。
再歌曰:二雏亦复鸣朝阳。

查看原文

注释

【挥霍】1.任意花钱:~无度 ㄧ~钱财。 2.〈书〉形容轻捷、洒脱:运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御】

御【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禦。《說文》使馬也。《徐鍇曰》卸解車馬也。从彳从卸,皆御者之職。《詩·小雅》徒御不驚。

《正韻》統也。《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

《韻會》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書曰御書,服曰御服,皆取統御四海之內。《蔡邕·獨斷》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釋名》御,語也。尊者將有所欲,先語之也。亦言職,尊者有所勤御,如御牛馬然也。《禮·王制》千里之內以爲御。《註》御謂衣食。《疏》御是進御所須,故爲衣食。

《廣韻》侍也,進也。《詩·小雅》飮御諸友。《傳》御,進也。《箋》御,侍也。吉甫遠從鎬地來,飮之酒,使諸友侍之。

《正韻》勸侑也。《禮·曲禮》御食于君。《註》勸侑曰御。

主也。《禮·曲禮》問大夫之子,長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註》御猶主也。《疏》謂主事也。

禦也。《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傅御,日御,御史,官名。《詩·大雅》王命傅御,遷其私人《箋》傅御貳王治事,謂冢宰也。《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日官,日御,典曆數者。《前漢·百官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繡衣直指。《後漢·百官志》侍御史掌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劾舉之。凡郊廟朝會,則二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女官。《周禮·天官·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周語》內官不過九御。

姓。《正字通》周有御鞅。

《類篇》偶舉切,馭上聲。止也。《左傳·襄四年》季孫不御。《註》御,止也。《釋文》御,魚呂反。

魯邑名。《左傳·襄二十二年》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註》御叔,魯御邑大夫。《釋文》御,魚呂反。

御龍,複姓。《史記·夏本紀》劉累學擾龍,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

《集韻》魚駕切,牙去聲。相迎也。《詩·召南》百兩御之。《箋》御,迎也。《禮·曲禮》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御之。《集韻》或作迓。

【卷】

卷【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說文》厀曲也。

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

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

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

《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

《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通作惓。《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㒽。《集韻》縣名,在河南。《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集韻》一曰冠武。

《正韻》古本切,音袞。《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足】

足【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疋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

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

《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音沮。《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傳》過也。《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註》足,猶擁也。

《廣韻》添物也。《類篇》益也。《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韻補》叶子悉切。《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挥】

揮【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輝。《說文》奮也。《廣韻》振也,動也,灑也。《爾雅·釋詁》竭也。《註》揮振,去水也。《禮·曲禮》飲玉爵者弗揮。《註》振去餘酒曰揮。《左傳·僖二十三年》懷嬴奉匜沃盥,旣而揮之。《註》揮,湔也。

散也,揮霍也。《易·乾·文言》六爻發揮,旁通情也。《疏》六爻發越揮散,旁通萬物之情也。

指揮也。《宋三朝政錄》乘快指揮一事誤失,史官必書。

《集韻》吁運切,音訓。亦奮也。

胡昆切,音魂。揮掄,全而不破也。

叶于倫切,音筠。《王桀詩》荆軻爲燕使,送者盈水濵。縞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揮。◎按《音學五書》引《詩》云:揮古本音熏。《集韻》或作㩣。《正字通》與麾撝通。《說文》分撝揮爲二。

【霍】

霍【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虛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音霩。《玉篇》揮霍。《集韻》揮霍,猝遽也。《陸機·文賦》紛紜揮霍。《註》揮霍,疾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

《荀子·議兵篇》霍焉離耳。《註》霍焉,猶渙焉也。《司馬相如·大人賦》霍然雲消。

《揚雄·甘泉賦》翕赫曶霍。《註》師古曰:開合之貌。《文選註》曶霍,疾貌。

《前漢·嚴助傳》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疾。

《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註》宮謂圍繞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霍也。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衡山,南嶽。《又》霍山爲南嶽。《註》卽天柱山。《疏》衡之與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嶽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爲霍,故漢已來衡霍別矣。《註》卽天柱山。此據作註時霍山爲言也。其經之霍山,卽江南衡是也。○按據此註,霍山有二,南嶽衡山及天柱山,皆名霍山。白虎通:南方爲霍,霍之爲言護也。言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風俗通義,衡山,一名霍山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爾雅釋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晉語:景霍以爲城。註:景,大也。大霍,晉山名。

國名。《書·蔡仲之命傳》武王克商,封弟叔處于霍。《左傳·閔元年》滅霍。《註》永安縣有霍大山。霍國,姬姓。

邑名。《左傳·哀四年》襲梁及霍。《註》梁南有霍陽山,蠻子之邑也。《公羊傳·僖二十一年》會于霍。

姓。《廣韻》武王弟霍叔之後也。

與藿通。《前漢·鮑宣傳》漿酒霍肉。《註》劉德曰:視肉如藿也。師古曰:霍,豆菜,貧人茹之。

《玉篇》鳥飛急疾貌。

《集韻》歷各切,音洛。艸名。《爾雅·釋草》枹霍首。

《集韻》曷各切,音鶴。義同。或作藿。通作隺。

上聲,音瑣。霍人,地名。《史記·周勃世家》降下霍人。《註》正義曰:霍,音瑣,又蘇寡反。師古曰:山寡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