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飞瀑下龙湫

出自:明代·黄淮《与节庵论唐人诗法因赋长律三十五韵》

拼音:[qiān][xún][fēi][pù,bào][xià][lóng][qiū,jiǎo]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逸气棱棱隘九州,神交思苦入冥搜。
洗教凡骨尘俱净,挽起词源水倒流。
随物赋形均造化,陶情遣兴贱包羞。
莲开华岳仙人掌,雾锁元龙百尺楼。
近日云霞成五色,澄空月露映三秋。
阴精翕翕奔魑魅,武库森森插剑矛。
万顷晴涛翻蜃海,千寻飞瀑下龙湫
孤撑怪石擎天柱,秀挺奇松驾壑虬。
霜冷铁衣屯紫塞,云随仙袂下丹丘。
连城白璧非徒琢,照乘明珠岂暗投。
器重樽彝兼大鼎,乐陈琴瑟间鸣球。
半机蜀锦天葩灿,一缕春丝茧绪抽。
铁锁下蟠江水黑,鲸鱼奋击昆崙浮。
冯驩作客愁弹铗,考叔争车怒挟辀。
红药当阶迎步障,沧波喷峡上孤舟。
水晶沉井形难拟,海市凭虚影却留。
阿阁呈祥看鸑鷟,康衢纵步骋骅骝。
正奇合度应须察,体制殊伦总见收。
共说五车誇业盛,谁云七步擅才优。
天然标格元无饰,自是声音不外求。
粤自盛唐推浑厚,迄于季代谩雕锼。
杨王联轨方前迈,卢骆长驱亦并游。
李白词锋曾陷敌,少陵诗句善贻谋。
岑参高适相追逐,贾至王维迭唱酬。
格老趣高储与孟,律严义正耿兼刘。
郊寒岛瘦难殊论,柳淡韦醇岂易俦。
鍊句义山工丽密,摛辞用晦尚清脩。
子昂近古居然别,馀辈争先未暇周。
一代文章垂汗简,三千礼乐著嘉猷。
骊黄能识同还异,轩轾从知是与否。
何事颓风趋萎苶,渐看姿媚逞娇羞。
蜂腰鹤膝徒争诮,斗靡誇多总赘疣。
要使从容归大雅,须教敦厚更温柔。
阳春一曲虽难和,也落诗家第二流。

查看原文

注释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寻飞】追逐飞鸟。
【飞瀑】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龙湫】1.上有悬瀑下有深潭谓之龙湫。 2.瀑布名。在浙江雁荡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寻】

尋【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亂也。

寸,分理之也。彡聲。《增韻》求也。《前漢·黃霸傳》語次尋繹。《註》抽引而出也。

度名。《周禮·地官·媒氏註》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小爾雅》四尺謂之仞,倍仞謂之尋。《孟子》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仍也,繼也。《左傳·昭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古語》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俄也。《晉羊祜讓開府表》以身誤陛下辱高位,傾覆亦尋而至。

用也。《左傳·僖五年》將尋師焉。《註》尋,用也。

侵尋,猶浸淫也。《前漢·武帝紀》巡郡縣,侵尋太山矣。

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長也。《揚子·方言》自關以西,秦晉梁益閒,凡物長謂之尋。

俗謂庸常爲尋常。

姓。晉尋會,唐劉黑闥將尋相。《韻會》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

【飞】

飛【戌集下】【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桑飛,鷦鷯別名。

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瀑】

瀑【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平報切《韻會》薄報切,音暴。《說文》疾雨也。

沫也。《郭璞·江賦》拊拂瀑沫。

《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音僕。飛泉懸水也。《孫綽·遊天台山賦》瀑布飛流以界道。

《集韻》弼角切,音雹。瀑。

濆瀑,波浪涌起之貌。《郭璞·江賦》渨㵽濆瀑。本作。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湫】

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音啾。北人呼水池爲湫。

水名。《說文》有湫水,在周地。《史記·封禪書》湫淵祠朝那。《註》湫淵,在安定朝那縣。

懸瀑水曰龍湫。

憂愁貌。《春秋·繁露陽尊隂卑篇》湫湫者,悲愁之狀也。

涼貌。《宋玉·高唐賦》湫兮如風。

《唐韻》子了切《集韻》子小切,音剿。湫,隘也。《左傳·昭元年》壅閉湫底。《註》湫謂氣聚,底謂氣止,皆停滯不散之意。

《昭二年》湫隘器塵。《註》湫,下也。

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伐黃,還及湫。

《集韻》雌由切,音秋。義同。

《廣韻》《集韻》在九切,音愀。義同。一曰洩水瀆也。

《集韻》兹消切,音焦。夫湫,亦地名。

宗蘇切,音租。人名。《左傳》魯有子服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