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叱驭信忠孝

出自:明代·黄佐《蜀道行送王侍讲之四川参政》

拼音:[huí][chē,jū][chì][yù][xìn,shēn][zhōng][xiào]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蜀道平,平如砥,沃野烟绵亘千里。
岷江浩浩浮元气,剑阁石门相向起。
锦官城中春意动,玉户金缸艳桃李。
郫筒沽取不费钱,醉唱巴渝满山市。
比屋繁华渐非昔,帝遣词臣振纲纪。
王夫子,起邹鲁,黼黻心胸炳如虎。
弱冠排门见毛质,石室兰台奉明主。
手持彤琯耀日月,口授丹书动雷雨。
迩来暂辍承明直,紫绶金章莅兹土。
薇垣浩啸赞玄化,坐使苍生有环堵。
君不见汉家使蜀称三王,君岂其裔当传芳。
格天自合有经济,谕俗不独工文章。
回车叱驭信忠孝,碧鸡金马殊荒唐。
维舟三峡访千古,噭噭青猿啼夜霜。
君不见浣花溪古霜枫赤,洗墨池荒烟草碧。
古来名胜乃如此,往往江山尽陈迹。
丈夫立身贵不朽,百炼精钢万钧力。
他日调羹气益振,此别传觞醉何惜。
星车迢迢出蓬瀛,问君何时朝紫清。
秋风吹衣白露堕,执手踟蹰空复情。
高梧参天鸾凤集,雄剑跃地蛟龙鸣。
宫花院柳送愁色,孤鹜落霞随去旌。
玉壶酒尽情难尽,矫首长安空月明。

查看原文

注释

【回车】回转其车。
【叱驭】汉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因折返。及王尊为刺史,"至其阪……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见《汉书.王尊传》。后因以"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
【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车】

車【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

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hōng,衆車聲。

【叱】

叱【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訶也。《倉頡篇》大訶爲叱。《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左傳·昭二十六年》子囊帶從野洩,叱之。《公羊傳·莊十一年》手劒而叱之。《史記·淮隂侯傳》喑噁叱咤,千人皆廢。

《集韻》亦作嘯。《禮·內則》不嘯不指。《註》嘯讀爲叱。

《集韻》《韻會》,昌實反,徐邈音七。《毛晃曰》从口从七。或从匕,誤。

【驭】

馭【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正韻》魚據切,、御。御一曰侍也,進也。《周禮·夏官·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

《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以八統詔王馭萬民。

《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註》大馭,馭之最尊者。軷,祭行道之神也。通作御。

《地官·保氏》五馭。《註》一鳴和鸞,二逐水曲,三過君表,四舞交衢,五逐禽左。《正韻》詩書皆作御。御與馭,義同者不得重押,義異者非。

【信】

信【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㐰䚱《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

《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詩·豳風》于女信處。

《周頌》有客信信。《註》四宿也。

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

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複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集韻》《正韻》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叶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忠】

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中。《說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六書精蘊》竭誠也。《書·伊訓》爲下克忠。《傳》事上竭誠也。

不貳也。《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厚也。《周語》忠非親禮。《註》厚也。

《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淵名。《山海經》忠極之淵。

叶陟良切,音張。《漢溧陽長潘乾》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

【孝】

孝【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呼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敎切,嘐去聲。《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書•堯典》克諧以孝。《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

《祭義》曾子曰:居處不莊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無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

《諡法》五宗安之,慈惠愛親,秉德不回,協時肇享,大慮行節,曰孝。

姓。《風俗通》秦孝公後。

叶許救切,音臭。《詩•周頌》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叶上疚造。

叶許六切,音旭。《詩•大雅》匪棘其欲,遹追來孝。叶上淢,淢音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