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釐归帝冑

出自:元代·马祖常《陪可用中议祠星于天宝宫》

拼音:[fán][lí,xǐ,xī][guī][dì][zhòu]

平仄:平平平仄仄

教命司诸席,元辰集醮筵。
星君符介寿,岁纪辑安躔。
炬焰天无夜,熏焚树有烟。
音如缑岭上,拜似竹宫前。
蕊笈祥延世,飙轮俨御仙。
日馀青炜接,宿耀罽坛连。
象纬昭重润,斋明祝大年。
步虚垂佩响,奠币织文鲜。
诚感将馨祀,神娱乐鼓渊。
蕃釐归帝冑,孚祐播农田。

查看原文

字义

【蕃】

蕃【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草茂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書·洪範》庶草蕃廡。《傳》蕃,滋也。

《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註》蕃,息也。

草名。《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

鳥名。《山海經》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

方煩切,音樊。義同。

與藩通。《詩·大雅》四國于蕃。

《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

《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

《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前漢·地理志》魯國蕃。《註》邾國也。

《後漢·黨錮傳》蕃嚮。《註》蕃,姓也。

【釐】

釐【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說文》家福也。《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註》釐,福也。

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數名。與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揚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博雅》耦也。

《揚子·方言》釐㙁,貪也。

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山名。《山海經》釐山。《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

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姓。《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人名。《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註》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倉頡篇》祭餘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註》釐音僖。

《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註》釐音僖。

《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同䅘。《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字彙補》同萊。《戰國策》齊伐釐、莒。

《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韻補》叶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冑】

冑【子集下】【冂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亦作䩜。《荀子·議兵篇》冠䩜帶劒。《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譌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