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弧插白羽

出自:明代·顾璘《赠马督府》

拼音:[wān][hú][chā][bái][y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将军美白皙,朗然玉山行。
胸填六韬书,胆气森纵横。
往年镇幽朔,军令肃且明。
弯弧插白羽,破的矜骁腾。
设伏杀强虏,开边广屯营。
犬羊悉败北,咋指逃榛荆。
太行竟为险,巀嶪亘长城。
千秋屏翰地,再见李乐生。
时平纳虎竹,袖手居留京。
读书不出户,缓带含馀情。
调笑射杨叶,猿猱屡号惊。
云间鹙鸧羽,往往落虚抨。
把酒登凤台,北望烟云平。
醉拔龙剑舞,绣涩鬼血青。
颇闻燕赵士,踊跃思雄名。
朅来拜新诏,起握南府兵。
骅骝试按辔,无乃枉其能。
近者居延塞,烽火剧流星。
天子日侧席,筹策劳公卿。
君今谒丹陛,嵩呼致忠诚。
何不请长组,奋臂抗先旌。
蛇矛耀白雪,直捣单于庭。
丈夫贵许国,退逊非豪英。
子仪伏回纥,充国制先零。
岂必待擐甲,折冲由先声。
畸人卧山谷,十载怀相倾。
簪盍虽云乐,所希王国宁。

查看原文

注释

【弯弧】拉弓。
【白羽】1.白色羽毛。 2.借指白色的鸟。 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 4.指羽箭。 5.借指士兵。 6.指羽扇。 7.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8.古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峡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弯】

彎【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9画

《唐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灣。《說文》持弓關矢也。《玉篇》引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逢門子彎烏號。

《集韻》通作關。《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韻會》通作貫。《史記·秦始皇本紀贊》士不敢貫弓而報怨。

【弧】

弧【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狐。《說文》木弓也。从弓,瓜聲。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吳錄》揮觀弧星始制弧。《易·繫辭》弦木爲弧。

張旗弓也。《禮·明堂位》乗大輅,載弧韣旂。《註》弧,旌旗所以張幅也。《疏》弧以竹爲之,其形爲弓。《周禮·冬官考工記》弧旌枉矢。《註》弧,以張縿之幅。《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曰弧旌也。

星名。《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註》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懷遠。

主備盜賊之知姦邪者。

《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弓爲弧。

蝥弧,旗名。《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短弧,蟲名。《前漢·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謂之短弧。《註》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類篇》汪胡切,音汙。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揉輈,欲其遜而無弧深。《註》弧讀爲汙。

【插】

插【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鍤。《說文》刺肉也。《廣韻》刺入也。《前漢·高帝紀》羽檄徵天下兵。《註》魏武奏事云:今邊有警,輒露檄插羽。

《急就篇·師古註》插者,擔也。兩頭鑯銳,所以插刺禾束,而擔之也。《集韻》或作捷。

與鍤同。刺土器也。《戰國策》坐而織蕢,立則杖插。

《集韻》七接切,音妾。搢也。與扱同。

側洽切,音眨。攝也。从干从臼。俗作揷挿,非。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羽】

羽【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禹。《說文》鳥長毛也。《廣韻》鳥翅也。《易·漸卦》其羽可用爲儀。《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羽,鳥羽。《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註》羽,鴈也。

《地官·司徒》宜羽物。《註》翟雉之屬。《禮·月令》其蟲羽。《註》象物从風鼓葉,飛鳥之屬。

五聲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大司樂》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大簇爲徵,姑洗爲羽。《註》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爲角,淸者爲徵羽。《禮·月令》其音羽。《註》羽數四十八,屬水者,以爲最淸物之象也。

《樂記》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前漢·律歷志》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

舞者所執也。《書·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傳》羽,翳也,舞者所執。《周禮·地官·舞師》敎羽舞。《註》羽,析白羽爲之,形如帗也。《左傳·隱五年》初獻六羽。公問羽數于衆,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六,大夫四。

山名。《書·舜典》殛鯀於羽山。《傳》羽山,東裔在海中。

《禹貢》蒙羽其藝。《疏》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史記·五帝紀註》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有衆星,曰羽林天軍。《註》羽林三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壘辟南,天軍也。

官名。《前漢·百官志》期門羽林。《註》師古曰: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爲王者羽翼也。

姓。《左傳·襄三十年》羽頡出奔晉。

《山海經》羽民國,其人長項,身生羽。

《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雩。義同。

《集韻》《類篇》後五切,音戸。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五分其長,而羽其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