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溟海东边

出自:明代·顾璘《玉烛新 寄俞鲁用》

拼音:[xiàng][míng][hǎi][dōng][biān]

平仄:仄平仄平平

飘飘黄绶客。
向溟海东边,参陪凫舄。
从来短簿,非凡事、认取凤凰毛翮。
春秋满腹,舌澜翻曾倾词席。
数斗后、豪气凌云,看舞玉龙三尺。
今栖枳棘丛中,且奔走风尘,奉行条格。
丈夫舒卷。
随时耳、聊布苍生膏泽。
鸡群野鹤。
当自有知音求索。
从容展、经济雄才,治安长策。

查看原文

注释

【溟海】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 2.大海。 3.指沙漠。
【海东】指海以东地带。常指日本。
【东边】(~儿)东1.。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向】

向【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集韻》趣也。

《韻會》救也。

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郡有向鄕。

《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集韻》《正韻》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溟】

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並音冥。《說文》小雨溟溟也。《揚子·太經》密雨溟沐。《註》溟沐,漸漬潤澤之意。

海也。《十洲記》東王所居處,山外有員海。員海水色正黑,謂之溟海。通作冥。《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

瀴溟,水勢絕遠杳冥之貌。《木華·海賦》經途瀴溟。

巊溟,山氣暗昧之狀。《左思·吳都賦》巊溟鬱。

杳溟,水勢渺深激蕩也。《郭璞·江賦》雷註杳溟。

《廣韻》《正韻》莫迥切《集韻》《韻會》母迥切,音茗。與瀴同。

《集韻》莫逖切,音覓。亦小雨也。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