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雨声鸣不休

出自:明代·顾璘《闲居对雨忆钦佩》

拼音:[shān][guǎn][yǔ,yù][shēng][míng][bù,fǒu][xiū,xǔ]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山馆雨声鸣不休,空阶野泉交互流。
已思吏散得高枕,无奈花发增烦忧。
风波中座忽反覆,乡关在望空夷犹。
安得王郎共促膝,一写幽抱登江楼。

查看原文

注释

【山馆】1.山中馆驿。 2.山中的宅舍。
【不休】不停止,不罢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馆】

館【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館有積。

《西京雜記》公孫弘開客館,招天下之士。一曰欽賢館,德任毗贊佐理隂陽者居之。次曰翹材館,才堪九列二千石者居之。次曰接士館,一善一藝者居之。

《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註》蒩之言藉也,祭食有當藉者,館所以承蒩,謂若今筐也。

重館,地名,在今山東魚臺縣。《左傳·僖三十一年》宿於重館。

與管通。《儀禮·聘禮》管人布幕於寢門外。《註》管猶館也。

《集韻》《韻會》古緩切,音管。義同。

叶扃縣切,音睊。《徐幹·齊都賦》後宮內庭,妾之館。衆偉所施,極功窮變。

【雨】

雨【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集韻》歐許切,音。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集韻》自上而下曰雨。《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詩·邶風》雨雪其雱。

《小雅》雨我公田。《釋文》雨,于付反。《禮·月令》仲春始雨水。《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叶羽軌切,音以。《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鸣】

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休】

休【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朽平聲。美善也,慶也。《書·太甲》實萬世無疆之休。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詩·商頌》何天之休。

宥也。《書·呂》雖休勿休。《註》宥之也。我雖以爲宥,爾惟勿宥。

《爾雅·釋訓》休休,儉也。《疏》良士顧禮節之儉也。《詩·唐風》良士休休。

休沐,言休假也。一曰下沐,一曰旬休。唐法,旬休者一月三旬,遇旬則休沐,卽十日一洗沐也。

致仕曰休。

休息。《禮·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則百工休。

《揚子·方言》稱傀儡戲曰休,亦曰提休。

地名。漢封楚元王子爲休侯。見《史記·年表》。

《爾雅·釋木》休,無實李。《註》一名趙李。

蚤休,藥名。

姓。

休休,人名。見《五代史》。

《集韻》吁句切,音煦。氣以溫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角之,本蹙於,而休於氣。

同咻。《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註》燠休,痛念聲。

叶虚嬌切,音囂。《陸雲·贈鄭曼季詩》拊翼墜夕,和鳴興朝。我之思之,言懷其休。

叶匈于切,音虛。《吳志·胡綜黃龍大牙賦》含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說文》休在木部,人依木則休。《爾雅》庇䕃曰休,會止木庇息意。◎按今《爾雅·釋言》本作庇庥䕃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