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歌处处传

出自:唐代·路德延《小儿诗》

拼音:[yáo][gē][chǔ,chù][chǔ,chù][chuán,zhuàn]

平仄:平平仄仄平

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
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
臂膊肥如瓠,肌肤软胜绵。
长头才覆额,分角渐垂肩。
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
排衙朱阁上,喝道画堂前。
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
走堤行细雨,奔巷趁轻烟。
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
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拥鹤归晴岛,驱鹅入暖泉。
杨花争弄雪,榆叶共收钱。
锡镜当胸挂,银珠对耳悬。
头依苍鹘裹,袖学柘枝揎。
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
频邀筹箸挣,时乞绣针穿。
宝箧拏红豆,妆奁拾翠钿。
戏袍披按褥,劣帽戴靴毡。
展画趋三圣,开屏笑七贤。
贮怀青杏小,垂额绿荷圆。
惊滴沾罗泪,娇流污锦涎。
倦书饶娅姹,憎药巧迁延。
弄帐鸾绡映,藏衾凤绮缠。
指敲迎使鼓,筋拨赛神弦。
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
棋图添路画,笛管欠声镌。
恼客初酣睡,惊僧半入禅。
寻蛛穷屋瓦,探雀遍楼椽。
抛果忙开口,藏钩乱出拳。
夜分围榾柮,朝聚打秋千。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
互夸轮水碓,相教放风旋。
旗小裁红绢,书幽截碧笺。
远铺张鸽网,低控射蝇弦。
詀语时时道,谣歌处处传
匿窗眉乍曲,遮路臂相连。
斗草当春径,争球出晚田。
柳傍慵独坐,花底困横眠。
等鹊前篱畔,听蛩伏砌边。
傍枝粘舞蝶,隈树捉鸣蝉。
平岛夸趫上,层崖逞捷缘。
嫩苔车迹小,深雪履痕全。
竞指云生岫,齐呼月上天。
蚁窠寻径劚,蜂穴绕阶填。
樵唱回深岭,牛歌下远川。
垒柴为屋木,和土作盘筵。
险砌高台石,危跳峻塔砖。
忽升邻舍树,偷上后池船。
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
明时方任德,劝尔减狂颠。

查看原文

注释

【处处】定居﹐安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谣】

謠【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與䚻同。謠歌也。《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南齊書·五行志》歌謠,口事也。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毀也。詳諑字註。

《集韻》或作猶。《禮·檀弓》陶斯咏,咏斯猶。

《韻會》通作繇。《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叶夷周切,音由。《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衞名諡於銘謠。龜音丘。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相关诗句
劝尔减狂颠 明时方任德 甘罗作相年 项橐称师日 偷上后池船 忽升邻舍树 危跳峻塔砖 险砌高台石 和土作盘筵 垒柴为屋木 牛歌下远川 樵唱回深岭 蜂穴绕阶填 蚁窠寻径劚 齐呼月上天 竞指云生岫 深雪履痕全 嫩苔车迹小 层崖逞捷缘 平岛夸趫上 隈树捉鸣蝉 傍枝粘舞蝶 听蛩伏砌边 等鹊前篱畔 花底困横眠 柳傍慵独坐 争球出晚田 斗草当春径 遮路臂相连 匿窗眉乍曲 谣歌处处传 詀语时时道 低控射蝇弦 远铺张鸽网 书幽截碧笺 旗小裁红绢 相教放风旋 互夸轮水碓 添丝放纸鸢 折竹装泥燕 朝聚打秋千 夜分围榾柮 藏钩乱出拳 抛果忙开口 探雀遍楼椽 寻蛛穷屋瓦 惊僧半入禅 恼客初酣睡 笛管欠声镌 棋图添路画 筝推雁柱偏 帘拂鱼钩动 筋拨赛神弦 指敲迎使鼓 藏衾凤绮缠 弄帐鸾绡映 憎药巧迁延 倦书饶娅姹 娇流污锦涎 惊滴沾罗泪 垂额绿荷圆 贮怀青杏小 开屏笑七贤 展画趋三圣 劣帽戴靴毡 戏袍披按褥 妆奁拾翠钿 宝箧拏红豆 时乞绣针穿 频邀筹箸挣 茶催小玉煎 酒殢丹砂暖 袖学柘枝揎 头依苍鹘裹 银珠对耳悬 锡镜当胸挂 榆叶共收钱 杨花争弄雪 驱鹅入暖泉 拥鹤归晴岛 猫子彩丝牵 莺雏金镟系 新蒲折作鞭 嫩竹乘为马 奔巷趁轻烟 走堤行细雨 齐声踏采莲 合调歌杨柳 喝道画堂前 排衙朱阁上 逍遥占地仙 散诞无尘虑 分角渐垂肩 长头才覆额 肌肤软胜绵 臂膊肥如瓠 初语客多怜 乍行人共看 桃红两颊鲜 情态任天然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