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之边兮腭之侧

出自:明代·顾清《固齿白玉膏歌为祁通判作》

拼音:[yín,kěn][zhī][biān][xī][è][zhī][cè,zè,zhāi]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神仙玉膏人不识,煮玉和云化为液。
溪藤均敷藤一色,嗅之馨香扪无迹。
罗千有家蛲蚑宅,风淩火焮震摇兀,剪而封之还如石。
我闻三年索不得,使君一封盈数百。
端棱而方长而白,桓圭两挺瑶琚析。
老罗见之三太息,君来何迟使予厄。
龈之边兮腭之侧,启封粲然云白黑。
炎熇以清震淩息,坐令食饮滋甘泽。
使君之仁薰两邑,歌谣已自盈阡陌。
我歌玉膏裁举一,玉兮固齿仁固国。
我与斯人同寿域,玉膏之歌兮歌宁溢。

查看原文

字义

【龈】

齦【亥集下】【齒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康很切《集韻》《韻會》《正韻》口很切,》蘇枯弱彊齦其姦猖。

《廣韻》《集韻》起限切,音近遣。《廣韻》齧聲。

《廣韻》語斤切《集韻》《正韻》魚斤切《韻會》疑斤切,音䖐。《韻會》齒根肉。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腭】

腭【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字彙》與齶同。

【侧】

側【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阻力切《集韻》《韻會》札色切,音㳁。旁也,傾也。《詩·召南》在南山之側。《書·洪範》無反無側。《註》不偏邪也。

隘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叛黨曰反側。《後漢·光武紀》使反側子自安。

《儀禮·旣夕》有司請祖期曰日側。《註》側,昳也。謂將過中之時。與同。

側注,冠名。酈食其服以見沛公。

側生,茘支名。

與特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註》特設一尊醴也。

《聘禮》公側授宰玉。

側授宰幣。《註》謂君特授,不假相也。

同仄。《史記·平準書》公卿鑄鏱官赤側。《註》赤側,錢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