秪有尘编耐紬绎

出自:明代·顾清《生辰饮酒用吴与贤韵时有所感走笔乱书不计其无伦次也》

拼音:[dī][yǒu,yòu][chén][biān][nài][chōu,chóu][yì]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青灯照案犹前夕,病眼看朱顿成碧。
风尘浩荡愁如海,如此年华尚为客。
今日何日心神开,喜有新诗佐欢伯。
吟君瑶篇,酌我大白。
陈王藻思过八斗,刘伶酒肠仅一石。
长途漫漫竟何止,直恐蜗壳黏高壁。
瑶台何许空怅望,黄竹白云同一拍。
寻思百岁等石火,秪有尘编耐紬绎
长安春深冰雪尽,和气如云盎阡陌。
楼卿饱饫五侯鲭,贾傅尚虚宣室席。
人情自昔无终尽,天道由来有损益。
彭铿至老无千岁,赵璧虽奇不盈尺。
但得四海同仁寿,烂醉康衢歌帝泽。

查看原文

注释

【尘编】指古旧之书。
【紬绎】理出头绪。也作“抽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秪】

秪【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丁尼切《集韻》張尼切,。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编】

編【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布懸切《集韻》《韻會》《正韻》也。

首服也。《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筓。《註》編,編列髮爲之,若今之假紒矣。

編鐘。《周禮·春官·磬師》擊編鐘。《註》編,讀爲編書之編。

結也。《楚辭·九章》編愁苦以爲膺。

《字林》以繩次物曰編。

《玉篇》編,織也,連也。

《廣韻》方典切《集韻》《韻會》補典切,音匾。編,綃也。

絞也。

《集韻》婢典切《正韻》婢免切,音辮。《史記·西南夷傳》皆編髮,隨畜遷徙。《前漢·終軍傳》殆將有解編髮,削左袵而蒙化者。《註》編,讀辮。

《集韻》蒲眠切,音蹁。緶,或作編。交枲也。《博雅》編,絛也。

【耐】

耐【未集中】【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與耏同。《說文》耏,或从寸。《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廣韻》耐,忍也。《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註》忍也。

《集韻》《正韻》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註》耐,古能字。

《類篇》熊屬。◎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紬】

紬【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音儔。《說文》大絲繒也。《急就篇註》抽引麤繭緒,紡而織之曰紬。

《集韻》丑鳩切,音抽。《釋名》紬,抽也。絲端出細緒也。

謂之經。《史記·歷書》紬績日分。《註》紬績者,如女工紬緝之。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金匱石室之書。《註》紬,謂綴集之也。

《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註》師古曰:紬,讀曰抽。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宋玉·高唐賦》紬大絃而雅聲流。《註》紬,引也。

《集韻》直祐切,音宙。《博雅》業也。《類篇》或作紬。

《集韻》似救切,音岫。《類篇》緒也。

【绎】

繹【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抽絲也。《揚子·方言》繹,理也。絲曰繹之。《註》言解繹也。

《爾雅·釋詁》繹,陳也。《書·君陳》庶言同則繹。《傳》衆言同,則陳而布之。《詩·小雅》會同有繹。《傳》陳也。《禮·射義》射之爲言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已之志也。《疏》繹,陳也。

《詩·魯頌》以車繹繹。《傳》善走也。

山名。《詩·魯頌》保有鳧繹。《傳》繹,山也。

龜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地龜曰繹屬。《疏》仰者繹。

祭名。《左傳·宣八年》壬午猶繹。《註》繹,又祭,陳昨日之禮,所以賔尸。《公羊傳》繹者何,祭之明日也。

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邾邑。

紬繹。《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註》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揚子·方言》繹,長也。

《博雅》繹,窮也,終也,充也。

《玉篇》繹,大也。

與驛同。《詩·大雅》徐方繹騷。《箋》繹,當作驛。《爾雅·釋訓》繹繹,生也。《疏》載芟云:驛驛其達。繹與驛音義同。

《集韻》施只切,音釋。釋,或作繹。解也。

《韻補》叶弋灼切。《楚辭·九辯》悲愁窮慼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