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百虑休

出自:明代·顾清《苦热行寄傅北潭尚书》

拼音:[fǔ][yǎng,áng][bǎi][lǜ][xiū,xǔ]

平仄:仄平仄仄平

苦热不可耐,触事增烦忧。
烦忧将柰何,怫郁汗交流。
解衣坐盘礴,四顾靡所投。
起步望北潭,想见林居幽。
绿树交夏阴,清波映浮鯈。
于焉赋归来,俯仰百虑休
男儿江海心,所至希良游。
轩裳亦何有,庶以平生酬。
熊掌既我有,生鱼复焉求。
天风日暮起,朱光顿然收。
华月流前庭,碧云淡西楼。
且复一尊酒,吾道付沧洲。

查看原文

注释

【俯仰】〈书〉1.低头和抬头:~之间。 2.指一举一动:~由人。
【百虑】各种思虑;许多想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俯】

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

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仰】

仰【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舉首望也。《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心慕曰企仰。

以尊命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姓。

《集韻》《正韻》。恃也。俟也,資也。《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韻會》疑剛切,音昂。《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虑】

虑【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玉篇》房七切。愁貌。(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鑢。《說文》謀思也。从思,虍聲。思有所圖曰慮,慮,猶縷也。《增韻》憂也,疑也。《書·太甲》弗慮胡獲。《註》欲其謹思之也。《大學》安而后能慮。《朱註》謂處事精詳。

度也。《揚子·太經》立督慮也。《註》督,正也。慮,度也。運以正度也。

總計曰亡慮。《前漢·書註》舉凡之辭,言不待計慮而知其大凡也。

軍前所持幡曰慮無。《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慮有無也。《正義》明爲思慮其所無之事,使知而爲之備也。

《釋名》慮,旅也,旅,衆也。《易·繫辭》一致而百慮。《註》慮及衆物,以一定之也。

姓。《左傳》南蒯臣慮癸。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正韻》思慮也。《淮南子·原道訓》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爲蓋,以地爲輿。

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也。

地名。隆慮,在河內。無慮,在遼東。取慮,在臨淮。且慮,在遼西。昌慮,在海東。隆音林,取音趣,且音苴。

《古今字考》兩舉切,音呂。《箕山歌》日月運照,靡不記睹。游放其閒,何所却慮。

《正字通》盧谷切,音錄。《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掌折獄詳,凡繫囚,五日一慮。《前漢·雋不疑傳》每行縣,錄囚徒還。《師古註》錄囚,今云慮囚,本錄聲之去者耳。近俗不曉其意,訛爲思慮之慮,失其源矣。◎按師古此言近於識字,而實未通韻。惟未通韻,亦未爲識字之源也。蓋每字原具四聲,如慮字從平聲起韻,閭呂慮錄,則閭字爲慮字之平,呂字爲慮字之上,錄字爲慮字之入也。慮本訓謀思,然兼有詳審之義,故漢書錄囚亦卽慮囚也。慮字原具入聲,有錄音,豈必專屬去聲,爲得字之源乎。

叶郞古切,音魯。《楚辭·九章》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芳椒以自處。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〇按本从思,《說文》玉篇都入思部。字彙倂入心部,取其便考。(慮)

【休】

休【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朽平聲。美善也,慶也。《書·太甲》實萬世無疆之休。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詩·商頌》何天之休。

宥也。《書·呂》雖休勿休。《註》宥之也。我雖以爲宥,爾惟勿宥。

《爾雅·釋訓》休休,儉也。《疏》良士顧禮節之儉也。《詩·唐風》良士休休。

休沐,言休假也。一曰下沐,一曰旬休。唐法,旬休者一月三旬,遇旬則休沐,卽十日一洗沐也。

致仕曰休。

休息。《禮·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則百工休。

《揚子·方言》稱傀儡戲曰休,亦曰提休。

地名。漢封楚元王子爲休侯。見《史記·年表》。

《爾雅·釋木》休,無實李。《註》一名趙李。

蚤休,藥名。

姓。

休休,人名。見《五代史》。

《集韻》吁句切,音煦。氣以溫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角之,本蹙於,而休於氣。

同咻。《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註》燠休,痛念聲。

叶虚嬌切,音囂。《陸雲·贈鄭曼季詩》拊翼墜夕,和鳴興朝。我之思之,言懷其休。

叶匈于切,音虛。《吳志·胡綜黃龍大牙賦》含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說文》休在木部,人依木則休。《爾雅》庇䕃曰休,會止木庇息意。◎按今《爾雅·釋言》本作庇庥䕃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