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战慄魍魅蒙

出自:明代·韩上桂《游七星岩黑洞火尽崖出题岩上石壁》

拼音:[gān][dǎn][zhàn][lì][wǎng][mèi][mēng,méng,měng]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玉岩斲削摩苍空,倒级巀嶪金莲峰。
撑拿怪石复道重,枝柯剑戟爪青铜。
龙争蛇斗炉冶镕,霞蒸电烁骇心胸。
不知搆在何代工,积烟结黛螺蠡崇。
体势下齧上颔丰,左折入洞屈青葱。
古皮剥落苔藓封,鳌鱼赑负蓬莱宫。
珠悬乳滴隆空穹,隙吞窍突神力通。
磨牙截齿刀锯攻,极世所无险怪懵。
吸呼噏答吁声钟,鲸喧蚁斗怵其聪。
阴潭水黑腹沉虹,澌流觱泄咽金咙。
渐衣溅足须发濛,以舌餂之滋液浓。
倏忽上下横距纵,腰侧脊折蜿如虫。
扶逦匍匐鳖伏从,气缩喘薄老秃翁。
仰面错搁飞削冲,束隘窒蹙不可容。
积寒密昧侵嘘风,须臾火尽销轻红。
夭杳䆗窱安所终,肝胆战慄魍魅蒙
昏黑梦寐匪世逢,肩触背袭足相踪。
扪行蹩躠如矇瞳,恍然跳跃升天中。
出幽竟越陂亭东,顾见往路湮丰茸。
如珠入海探骊龙,七星其一情何穷。
谁者偕游苏李同,秀骨特达青水公。
俱怀浩思邀金童,神膏湛濯芝术供。
悦怿耳目心志充,大笑却问北海邕。
如何拔剑倚崆峒,虚谷有灵笑足跫。
乐哉斯游日未舂,时惟庚子春之融。

查看原文

注释

【肝胆】1.比喻真诚的心:~相照。 2.比喻勇气、血性:~过人。
【胆战】形容非常恐惧或心惊。
【魍魅】1.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魅。 2.用作詈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肝】

肝【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正字通》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爲府,附脊第九椎爲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釋名》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爲幹。《詩·大雅·或燔或炙傳》炙用肝。《禮·月令》其祀門,祭先肝。《淮南子·精神訓》肝爲風。

《白虎通》肝之爲言扞也。

肝楡,海外國名。《山海經》肝楡之尸,在大人北。

【胆】

胆【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蕩旱切,音但。肉胆也。

當割切,音怛。臈胆,肥貌。

《廣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音黵。《說文》連肝之府也。《廣韻》肝膽。《素問》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白虎通》膽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是以肝膽二者,必有勇也。肝膽異趣,何以知相爲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人怒無不色靑目張者,是其效也。《史記·越世家》坐臥卽仰膽,飮食亦嘗膽也。《前漢·張耳陳餘傳》將軍瞋目張膽。《註》張膽,言勇之甚。《後漢·光武紀》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

《淮南子·精神訓》膽爲雲。

《拾遺記》昆吾山有獸,食銅鐵。吳國武庫中兵刃俱食盡,得雙兔,有鐵膽,鑄爲雙劒。

蟲名。《博雅》膽蛇,靑蠵也。

草名。《博雅》陵遊,龍膽也。

拭治也。《禮·內則》桃曰膽之。《註》啖食治擇之名。《疏》去毛拭治,令色靑滑如膽也。

姓。《呂氏春秋》中牟有士曰膽胥,已請見之。

【战】

戰【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曰戰。

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

姓。漢戰兢,明戰愼。

【慄】

慄【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質切,音栗。《爾雅·釋詁》懼也。《增韻》竦縮也。《書·大禹謨》夔夔齊慄。《太公·金匱》禹居人上,慄慄如不滿日。

憭慄,懰慄,悽愴貌。《楚辭·九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漢武帝·李夫人賦》懰慄不言。通作栗。

叶力結切,音烈。《古詩》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衆星列。

【魍】

魍【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文紡切,音罔。與蝄同。《玉篇》魍魎,水神,如三歲小兒,赤黑色。《家語》木石之怪夔魍魎。○按《左傳》作罔兩,《國語》作蝄蜽。

【魅】

魅【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明祕切,音媚。《說文》鬽,或作魅。《左傳·文十八年》投諸四裔,以禦螭魅。《註》螭魅,山林異氣所生,爲人害者。

《宣三年》螭魅罔兩。《註》怪物。《史記·五帝紀註》螭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

【蒙】

蒙【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詩傳》唐蒙,菜名。

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書·伊訓》具訓于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

《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姓。《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韻補》叶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