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语岂肯忘前诺

出自:明代·韩上桂《赠杨亦琳》

拼音:[piàn,piān][yǔ,yù][qǐ,kǎi][kěn][wàng][qián][nuò]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杨生短发学文章,两目炯炯双鬓苍。
狂来饮酒尽一石,放歌袒裼万人场。
纵横铁画一时落,白日为走青天黄。
上林羽猎不足数,建安大历失光铓。
与我结交未半载,吐词往往凌金商。
我言此道久落寞,北地芟除功不薄。
济南诸子亦一时,今之作者体格弱。
深山大泽长龙蛇,绝壁峥嵘过孤鹤。
玄冬十月风霜来,百水倒流千石涸。
丈夫意气任驱驰,片语岂肯忘前诺
弯弓直挂扶桑枝,图形拟上麒麟阁。
骅骝一日纵长途,观者纷纷咸错愕。
迄今天子揽英豪,子当为鹏我为鹗。

查看原文

注释

【片语】简短的话。
【岂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肯”。如:既然是你先动了手,我岂肯与你善罢甘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片】

片【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見切,偏去聲。《說文》判木也。从半木。《廣韻》析木也。《玉篇》半也,判也,開坼也。《論語》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註》孔曰:片,猶偏也。聽獄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獄者,惟子路可。《朱註》片言,半言也。

《增韻》瓣也。

茶亦以片計。《白居易詩》綠芽十片火前春。《蘇軾詩》建茶三十片。

《集韻》《類篇》普半切,音泮。《集韻》本作牉。《莊子·則陽篇》雌雄片合。詳牉字註。

【语】

語【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肯】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忘】

忘【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

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

《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

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

《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

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

《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歡窮悲心生,婉戀不能忘。《說文》从心从亡。會意。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诺】

諾【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喏《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囊入聲。《說文》譍也。《玉篇》答也。《正韻》應聲。《詩·魯頌》莫敢不諾。《箋》應辭也。《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

《投壷》大師曰諾。《疏》承領之辭也。《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韻會》以言許人曰諾。《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論語》子路無宿諾。《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荀子·王霸篇》賞己諾,信乎天下矣。《註》諾許也。己不許也。

自輺語。《公羊傳·僖元年》慶父曰:此奚斯之聲也,諾己。《註》諾已,皆自輺語。

《南史·江夏王鋒傳》鋒五歲,齊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卽工。《潘遠·紀聞談》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風也。

《字彙補》諾臯,神名。《酉陽雜俎》有《諾臯記》。

水名。《前漢·匈奴傳》韓昌、張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師古註》今突厥地,諾眞水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諾州,屬靜邊郡,貞觀五年置。

姓,見《姓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