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屏玑珥

出自:明代·韩上桂《古怨》

拼音:[chū][rù][píng,bǐng][jī][ěr]

平仄:平仄平平仄

绝代华容子,灼若桃与李。
精采逐云流,下映千江水。
秀色鲜黄金,朱唇间皓齿。
就月写瑶琴,因风调玉指。
哀响不胜情,曲终还自起。
夫婿早远行,频年戍边鄙。
家中有姑嫜,又无弟与姊。
伏侍具欢娱,出入屏玑珥
常恐阴风至,霜露凋兰芷。
渴饮醴泉浆,饥餐桂树蕊。
被服常矜持,艰难无与比。
芙蓉漾清漪,鸳鸯戏中沚。
物性各有常,予美独亡此。

查看原文

注释

【出入】1.出进。 2.往来。 3.支出与收入。 4.劳逸;作息。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7.谓弯曲,不平直。 8.犹言上报下达。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1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 13.特指呼吸。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出】

出【子集下】【凵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入】

入【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屏】

屏【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俗屛字。

【玑】

璣【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纁璣組。《傳》璣,珠類,生于水。《釋文》璣,珠不圓也。字書云:小珠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遣建荃葛珠璣。《註》師古曰:璣,珠之不圓者。

鏡名。《說文徐註》按符瑞圖有璣鏡。註:大珠而琕,有光曜,可爲鏡。

器名。《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在,察也。璣,正天文之器,璣爲轉運,衡爲橫簫,運璣使動。璣徑八尺,圓周二尺五寸而强。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凶之象。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得失由政,故稱政焉。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三璣。

《集韻》渠希切,音祈。

《集韻》《韻會》其旣切《正韻》吉器切,音禨。

《集韻》巨至切,音同。

【珥】

珥【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餌。《說文》瑱也。《徐曰》瑱之狀,首直而末銳,以塞耳。《玉篇》珠在耳。《韻會》一名耳璫。《史記·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前漢·東方朔傳》迺下殿去簪珥。《註》珥,音餌。珠玉飾耳者也。

《博雅》劒珥謂之鐔。《楚辭·九歌》撫長劎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註》珥,音餌。

同咡。《淮南子·覽㝠訓·蠶咡絲而商弦絕註》咡,或作珥,弄絲于口也。

插也。《左思詩》七葉珥漢貂。《通典》漢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日旁氣也。《前漢·天文志》抱珥蜺。《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珥形點黑也。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對爲珥。

《周禮·地官·山虞》致禽而珥焉。《註》珥者,取禽左耳以效功也。

與衈同。《周禮·春官·肆師》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註》珥當爲餌。鄭曰:珥,當爲衈。祈衈者,釁禮之事。

《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耳。義同。

《集韻》如蒸切,音仍。割牲以釁也。引周禮,珥于社稷。○按《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鄭註》珥當爲衈。今从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