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声接夜阑

出自:明代·陶安《晚风》

拼音:[qī][shēng][jiē][yè][l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暮秋连日热,向晚大风寒。
变态如翻手,衰容怯倚栏。
降霜中气应,吹月上云端。
木叶萧萧脱,凄声接夜阑

查看原文

注释

【夜阑】夜深:夜阑人静|更深夜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凄】

凄【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千西切《正韻》此西切,音妻。《玉篇》寒也。《韻會》通作淒。詩淒其以風。嚴氏曰:淒旁加二點,从仌,冰寒也。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接】

接【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

《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

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

《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故接連其手。

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

捷也。《禮·曾子問》接祭而已矣。《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

反接,謂反縛兩手也。《前漢·平傳》樊噲受詔卽反接。

姓。《史記·孟子荀卿傳》接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集韻》或作擑。

《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捷。《禮·內則》國君世子生,接以太牢。《註》接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

《荀子·大略篇》先事慮事謂之接。《註》接讀爲捷,速也。

測洽切,音鍤。與扱同。《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春人舂之。《疏》頒扱與春人。

《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故書翣作接。

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夜】

夜【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

【阑】

闌【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蘭。《說文》門遮也。《戰國策》晉國之去梁也,千里有餘,有河山以闌之。《史記·楚世家》雖儀之所甚願爲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後漢·明帝紀》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註》續漢志曰:五伯鈴下待閣門闌部署街里。

車上闌。《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兵闌也。

《廣韻》晚也。《岑參詩》蕭條芳歲闌。

《增韻》褪也,衰也。

《玉篇》牢也。

《廣韻》希也。飮酒半罷也。《史記·高祖紀》酒闌。《註》闌,言希也。謂飮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杜甫詩》廚人語夜闌。

《廣韻》盡也。《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妄也。《史記·汲黯傳》文吏繩,以爲闌出財物於邊關乎。《註》闌,妄也。

無符傳出入爲闌。《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陽平侯杜相夫闌出函谷關。《前漢·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註》應劭曰:無符籍妄入宮曰闌。

腕闌。《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后旦日,人獻翠腕闌。《註》闌,手鐲類。

闌干。《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干。《註》闌干,猶縱橫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闌註》屬越巂郡。

《集韻》郞旰切。同。文也。或作斕。亦省。

《韻補》叶陵延切,音連。《蘇軾·遊東西巖詩》况復情所鍾,感槩萃中年。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餘歡。常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歡音軒。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