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观经久愿力彊

出自:明代·陶安《送僧芳兰谷住持明招寺》

拼音:[sì][guān,guàn][jīng][jiǔ][yuàn][lì][qiáng,qiǎng,jiàng]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幽兰之生在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钵盂朝采坠露饮,青莲薝卜停馨香。
谷中空明若圆镜,须弥环海日月光。
傲睨天台高郁苍,五百痴衲岩穴藏。
小乘留恋不死乡,何缘比肩大法王。
后代演经谈渺茫,天花纷飞七宝床。
远窥正觉如望洋,伊谁面壁文字忘。
独栖金华山满房,定中趺坐岁月长。
声音色相等妄幻,自谓学佛非荒唐。
冰壶石笋出云汉,飘然凌虚观十方。
龙蟠法界气紫黄,渡杯如电江声凉。
偶然乞得袈裟地,已被东莱建道场。
东莱先陇在武义,非为荐福生天堂。
正缘人家有兴废,寺观经久愿力彊
金坊宝閤钟鼓震,马鬣肯使樵苏伤。
我思儒门经济业,发育万物随翕张。
存心养性禅所宗,浩气刚大仙揣量。
空玄衍说元有自,劝人作善来百祥。
虽云离伦绝世故,恃此礼乐扶纲常。
何必火书庐其居,然后邹鲁文教昌。
东莱云车自天降,抚掌应笑吾言狂。

查看原文

注释

【寺观】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
【经久】1.经过很长的时间:掌声~不息。 2.经过较长时间不变:~耐用。
【愿力】1.佛教语。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 2.泛指意愿之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寺】

寺【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祥吏切,音嗣。《說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㞢聲。《徐曰》寸,法度也,守也。《釋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也。《唐書·百官表》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少府爲九卿。後魏以來,卿名雖仍舊,而所蒞之局謂之寺,因名九寺。

《漢書註》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

漢明帝時,攝摩騰自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爲創立白馬寺。後名浮屠所居皆曰寺。

宦寺。《詩·秦風》寺人之令。《傳》內小臣也。令,使也。

《周禮·天官》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今。鄭註寺之言侍也。○按註疏蓋以侍釋寺義,非。轉音時吏切,讀若侍,《正譌》合寺、侍爲一,非。《集韻》或作䦙。

【观】

觀【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8画

〔古文〕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註》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

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東觀,漢祕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註》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

《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字彙補》爲觀。

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衞縣。

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爲水,觀爲火。愛執而觀,因之爲木。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遊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註讀爲勸。

叶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叶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叶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叶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厦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久】

久【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

《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久叶以。《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叶喜祉。《楚辭·招䰟》層冰峩峩,飛雪千里。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愿】

愿【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

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

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

《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力】

力【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

《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

《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註》力,苦戰也。

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爲人役者曰力。《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彊】

彊【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音强。《說文》弓有力也。《史記·絳侯世家》材官引彊。《註》能引彊弓官,如今挽彊司馬也。

《玉篇》堅也。《書·臯陶謨》彊而義。《傳》彊無所屈撓也。

《廣韻》健也。《易·乾卦》君子以自彊不息。

《集韻》勝也。《爾雅·釋詁》當也。《註》彊者,好與相當。《史記·商君傳》自勝之謂彊。

《增韻》壯盛也。《書·洪範》身其康彊。

力有餘也。《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彊力也。《箋》彊力有餘者。

勢盛也。《左傳·昭五年》羊舌四族皆彊家也。《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彊也。

《爾雅·釋言》暴也。《註》彊梁凌暴。《書·洪範》彊弗友剛克。《傳》彊禦不順,以剛能治之。《詩·大雅》曾是彊禦。《傳》彊梁禦善也。《疏》彊梁者,任威使氣之貌。

禺彊,彊良,神名。《山海經》北方禺彊。《註》水神也。《又》北極天櫃有神,名曰彊良。

《廣韻》其兩切《集韻》《正韻》巨兩切,强上聲。《類篇》勉也。《孟子》彊爲善而已矣。《前漢·董仲舒傳》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抑之使然曰彊。《孟子》彊而後可。

《正韻》牽彊,假合也。

《類篇》其亮切,音弶。《史記·絳侯世家》勃爲人木彊敦厚。

屈強。《史記·陸賈傳》廼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彊於此。《前漢書》作屈強。◎按彊與強,平上去三聲經史通用。互見強字註。

《廣韻》《集韻》《韻會》居亮切,音殭。《廣韻》彊屍勁硬。

《類篇》居良切,音薑。《詩·鄘風》鵲之彊彊。《箋》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

與疆通。《集韻》疆或作彊。《賈誼·審微篇》昔衞侯朝於天子,周行人問其名,曰辟彊。行人還之曰啓彊。辟彊,天子之號也,諸侯弗敢用。衞侯更名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