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锁已断来降幡

出自:明代·陈琏《瞿塘歌》

拼音:[tiě][suǒ][yǐ][duàn][lái][jiàng,xiáng][fān]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蜀山发岷峨,支派何其繁。
连峰沓嶂到夔峡,两峰对立高为门。
白盐与赤甲,万仞明朝暾。
长江贯其中,水出非一源。
其南通越巂,其西来吐蕃。
浩浩纳众流,浊浪声豗喧。
势挟天地转,怒作雷霆奔。
天教滟滪遏不住,雪花飞舞洪涛翻。
黑石与黄户,险恶难具论。
舟人鱼贯牵百丈,观者胆掉惊神魂。
忆昔神禹疏导初,石壁犹存旧凿痕。
长江东流不少住,形胜独数瞿塘尊。
蚕丛凫翳旧开国,据有蜀土称雄藩。
粤从炎精丧,僭窃闻公孙。
至今白帝城,相望馀颓垣。
后来刘豫州,建国图中原。
三顾起卧龙,复此驻军屯。
至今八阵图,历历迹犹存。
自后僭伪者,琐琐奚足云。
元季夏明氏,恃险负皇恩。
天威赫然命六军,六军饮马川江浑。
王师乘胜克西蜀,铁锁已断来降幡
皇风远畅清妖氛,雪山冰谷回春温。
信知在德不在险,诚如古人之所言。
群雄割据竟何在,依旧老树啼寒猿。

查看原文

注释

【降幡】见"降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铁】

鐵【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銕䥫《唐韻》天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他結切,天入聲。《說文》黑金也。《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史記·貨殖傳》邯鄲郭縱以冶鐵成業,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冶鐵富魯人,曹邴氏亦然。《江淹·銅劒讚序》古以銅爲兵,至於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旣不克給,故以鐵足之。

黃鐵,銅也。《書·呂·其罰百鍰傳》鍰,黃鐵也。《疏》古者金銀銅鐵,總號爲金,此傳言黃鐵,舜典傳言黃金,皆是今之銅也。古人贖罪,悉皆用銅,而傳或稱黃金,或言黃鐵,謂銅爲金爲鐵耳。

《禮·月令》孟冬駕鐵驪。《註》鐵驪,色如鐵。《詩·秦風》駟鐵孔阜。《傳》鐵驪也。《疏》鐵者,言其黑色如鐵。◎按今集註作驖。

地名。《春秋·哀二年》戰于鐵。《註》鐵,衞地,在戚城南。

水名。《山海經》敝鐵之水出焉。

獸名。《神異經》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鐵,飮水,其糞可作兵器,其利如鋼。

書名。《前漢·藝文志》桓寬鹽鐵論六十篇。

姓。《正字通》宋鐵南仲,明鐵鉉。

《廣韻》複姓。赫連勃勃,攺其支庶爲鐵伐氏,云庶朕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

《集韻》徒結切,音耊。利鐵也。

【锁】

鎖【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正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瑣。《說文》鐵鎖,門鍵也。《集韻》鋃鐺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註》琅當,長鏁也。《班固·敘傳》繫名聲之韁鎖。《抱朴子·逸民卷》屈龍淵爲錐鎖之用。

《正字通》鎖子甲,五環相互,一環受鏃,諸環拱護,故箭不能入。《杜甫詩》雨拋金鎖甲。《集韻》或作鏁。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断】

断【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

《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

《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

《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疏》斷斷,守善之貌。

《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韻補》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叶徒眷切。《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来】

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降】

降【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夅《廣韻》下江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江切,音缸。《爾雅·釋詁》降,落也。《禮·曲禮》羽鳥曰降。《釋文》降,戸江反。

《爾雅·釋言》降,下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禹貢》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又》北過降水。《水經注》鄭註尚書,北過降水,云:降,下江反,聲轉爲共。今河內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東至魏郡黎陽,入河,近所謂降水也。周時國於此地者,惡言降,故攺爲共耳。

《玉篇》降,伏也。《春秋·莊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註》奎爲溝瀆,故爲降。《疏》孫炎云:降,下也。《左傳·襄三十年》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註》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明。《釋文》降,戸江反。○按集韻、類篇收入絳韻,作胡降切,非。

《集韻》乎攻切,音䃔。下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註》降,乎攻反。《班固·北征頌》奉聖皇之明策,奮無前之嚴鋒。採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遙降。

《唐韻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與降服之降,俱讀爲平聲。故自漢以上之文無讀爲去聲者。《詩·召南》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

《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又》旣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飮,福祿來崇。《左傳·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註》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別耳。《楚辭·九歌》靈皇皇兮旣降,猋遠舉兮雲中。

《天問》皆歸射而無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讀去聲,相沿已久,然唐韻正歷有明據,應從之。類篇降字無平聲,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絳。《玉篇》下也,落也,歸也。《正韻》貶也。〇按降以去聲爲正音,自玉篇始。

叶胡郞切,音杭。《楚辭·九歌》靑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東方朔·七諫》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叶胡貢切,鴻去聲。《郭璞·山海經巫咸贊》羣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術藝是綜。采藥靈山,隨時登降。《北齊·享廟樂章》彝斝應時,龍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祿攸降。

叶餘亮切,音漾。《習鑿齒燈詩》煌煌問夜燈,修修樹閒亮。燈隨風煒,風與燈升降。

叶覃韻。《梁鴻·適吳詩》遊舊邦兮遐征,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按諸韻書無叶覃韻者,存俟考証。

【幡】

幡【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說文》幡,書兒拭觚布也。《徐鉉曰》觚,八棱木,於上學書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內則所謂帉帨是也。

《集韻》一曰幟也。《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幑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故謂爲信幡也。《前漢·鮑宣傳》宣坐大不敬下獄,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隷者會此下。

三幡。《孫綽·遊天台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卽有而得。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註》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觀三也。言三幡雖殊,消令爲一,同歸于無也。郤敬輿與謝慶緒書論三幡義,曰:近論三幡諸人,猶多欲旣觀色空,別更觀識,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觀。於理爲長。然敬輿之意,以色空及觀爲三幡,識空及觀亦爲三幡。

與翻通。《詩·小雅》幡幡瓠葉。《傳》幡幡,瓠葉貌。《孟子》旣而幡然改。《註》幡,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垂條扶疎,落英幡纚。《註》師古曰:幡纚,飛揚貌。

《詩·小雅》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傳》幡幡,失威儀貌。

《集韻》符袁切,音煩。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