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宁未释疑

出自:宋代·释居简《题扇暍图》

拼音:[wú,yù][níng,nìng,zhù][wèi][shì][yí,nǐ]

平仄:平平仄仄平

忠厚文传武,吾宁未释疑
能扇行路暍,不疗采薇饥。
酷在炎炎处,凉生习习时。
白团替黄钺,宜画不宜诗。

查看原文

注释

【释疑】消除疑问或疑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吾】

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宁】

宁【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音佇。《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音除。義同。

《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释】

釋【酉集下】【釆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說文》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註》釋,解也。《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註》釋,解也。以言自解。

《廣韻》捨也。《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消也,散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放也。《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傳》開放無罪之人。《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爾雅·釋詁》釋,服也。《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書·大禹謨》釋兹在兹。《傳》釋,廢也。

《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釋,猶去也。回,邪辟也。

《儀禮·士虞禮》舉魚腊俎,俎釋三个。《註》釋,猶遺也。

《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疏》釋弦發矢。

潤也。《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詩·大雅》釋之叟叟。《傳》釋,淅米也。

釋迦,佛號。今僧家皆稱釋氏。《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姓。

《韻會》或作澤。《詩·周頌》其耕澤澤。《註》言土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集韻》亦作繹。通作醳。《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字彙補》羊益切,音亦。悅也。《六書正譌》別作懌,非。《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韻補》叶施灼切,音爍。《楚辭·九章》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疑】

疑【午集上】【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宜。惑也。《廣韻》不定也。《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度也。《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廣韻》恐也。

《增韻》似也,嫌也。

《爾雅·釋言》戾也。

山名。《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

神名。《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官名。《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音凝,定也。《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傳》疑,定也。《疏》正義曰:疑,音凝。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銀入聲。《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註》疑,止也。有矜莊之色。《釋文》疑,魚乙切。

《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集韻》《韻會》偶起切,同擬。《易·文言》隂疑于陽。《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疏》疑,擬也。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韻補》叶魚記切,音義。《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叶魚求切,音牛。《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故芥蔕,何足以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