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缨厌世尘

出自:元代·郝经《幽思六首 其三》

拼音:[zhuó,zhào][yīng][yàn][shì][chén]

平仄:平平仄仄平

濯缨厌世尘,入海求夜光。
贝阙涵珠宫,异色森绮芒。
采采满怀袖,驾龙登扶桑。
赤乌惊上天,火曜舒乾阳。
回视乃瓦砾,自愧空奔忙。
书生莫谩愚,敝帚安足藏。

查看原文

注释

【濯缨】洗濯冠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厌世】消极悲观,不愿意再活下去:困苦和折磨使她产生厌世的念头。
【世尘】1.尘世;人间。 2.指世俗之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濯】

濯【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也。《詩·大雅》可以濯罍。《傳》濯,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反告濯具。《註》濯,漑也。

洗心亦曰洒濯。《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

《爾雅·釋詁》濯,大也。《詩·大雅》王公伊濯。

光明也。《詩·大雅》鉤膺濯濯。

《博雅》濯濯,肥也。一曰娛遊也。《詩·大雅》麀鹿濯濯。

山無草木之貌。《孟子》是以若彼濯濯也。

飮也。《禮·少儀疏》將飮之,而跪之,曰賜濯。濯,猶飮也。

湖名。《廣輿記》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

《集韻》式灼切,音爍。水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敎切,音棹。《博雅》潲濯,滫也。一曰浣衣。

同櫂。《前漢·元后傳》輯濯越歌。《註》濯,與櫂同。

《韻補》叶㕑玉切,音逐。《陶潛詩》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缨】

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於盈切《集韻》渠成切,音嬰。《正韻》於京切,音英。《說文》冠系也。《釋名》纓,頸也,自上而繫於頸也。《禮·曲禮》女子許嫁纓。

《玉藻》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儀禮·旣夕》薦馬纓三就。《註》今馬鞅。《周禮·春官·巾車》鍚樊纓。《註》纓,當胷,削革爲之也。

《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註》纓在馬膺首如索帬。

《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

【厌】

厭【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難,使之銷靡也。

《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

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

《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廣韻》惡夢也。

《集韻》厭次,地名。

《集韻》或作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註》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註》厭,滿也。

《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

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註》厭是饜飫之義。

《唐韻》《集韻》於琰切。《正韻》於檢切,音掩。《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

《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註》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懕。《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飮。《秦風》厭厭良人。《註》安靜也。

《正韻》同。《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註》厭,猶臨也。謂於將旦之先也。

《正韻》通作壓。

《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世】

世【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

《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韻》書作。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