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紬奥编

出自:元代·郑元祐《至正十年正月一日,与龙门僧良琦、临海陈基联句,送匡庐道士于彦成归越,兼柬萧元泰、卢益修云》

拼音:[yǔ][xué][chōu,chóu][ào,yù][biān]

平仄:仄平平仄平

岁朝逢王春,雨雪暗吴下。
行人明当发,别袂惨莫把。
飘飖贺监舟,蹀躞灵运马。
山驿梅始繁,溪船浪仍打。
行纾庄舄吟,去结远公社。
禹穴紬奥编,兰亭集群雅。
神韵鹤氅朗,风标鹅经写。
双凫继遐躅,千秋祝纯嘏。
信凭回潮尾,春融枯樟胯。
越台瞰蓬瀛,胥涛驾龛赭。
白战隐鞍甲,绿醑酣觲斝。
智囊倒精悍,词锋发侈哆。
萧史德符欤,卢敖天游者。
道枢混溟涬,语阱脱謑髁。
但令冠峨峨,肯羡绶若若?沧海等稊米,黄金真土苴。
接罹或露发,短褐不掩踝。
捷若矢离弦,勇如金跃冶。
青云步伊始,白雪和殊寡。
土膏动勾芒,春情满原野。
桂树歌讵已?柳枝折难舍。
别梦梁月堕,清谈松风洒。
蓬藋既可居,芦菔自堪鲊。
望望玉山阿,来朝卜灯灺。

查看原文

注释

【禹穴】1.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绍兴之会稽山。 2.指会稽宛委山。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 3.相传为夏禹决汉水时的住处。在今陕西省旬阳县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禹】

禹【午集下】【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夏王號。《顏師古·曰》禹湯皆字,三王去唐之文,從高古之質,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

姓。《王憎孺·百家譜》蘭陵蕭道游娶禹氏。

諡法。《史記·裴註》受禪成功曰禹。《書疏》淵源流通曰禹。

《玉篇》舒也。

《說文》蟲也。

【穴】

穴【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訓爲側。《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官名。《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地名。《書·禹貢》鳥鼠同穴。《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註》鍚穴,麇地。《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韻會》古穴切。《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叶胡桂切。《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集韻》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紬】

紬【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音儔。《說文》大絲繒也。《急就篇註》抽引麤繭緒,紡而織之曰紬。

《集韻》丑鳩切,音抽。《釋名》紬,抽也。絲端出細緒也。

謂之經。《史記·歷書》紬績日分。《註》紬績者,如女工紬緝之。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金匱石室之書。《註》紬,謂綴集之也。

《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註》師古曰:紬,讀曰抽。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宋玉·高唐賦》紬大絃而雅聲流。《註》紬,引也。

《集韻》直祐切,音宙。《博雅》業也。《類篇》或作紬。

《集韻》似救切,音岫。《類篇》緒也。

【奥】

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音墺。室西南隅,人所安息也。《禮·曲禮》爲人子者,居不主奧。《禮運》人情以爲田,故人以爲奧也。

五祀之祭。《饒雙峰曰》五祀,先設主席,而祭于其所,親之也。後迎尸而祭于奧,尊之也。

官職。《東觀漢記》桓帝時,初置祕書監,宜掌祕奧。

積聚。《周語》野無奧草。

烹和也。《荀子·大略篇》泔之傷人,不若奧之。

山名。《山海經》丑陽之東三百里曰奧山,奧水出焉。

七亂切,音竄。爨神也。《禮·禮運》奧者,老婦之祭也。《註》奧,當作爨,祭至尸食竟而祭爨神,其神則先炊也,故謂之老婦。

《正韻》乙六切,音郁。隈也。水內曰奧。與澳隩通。

與燠同。《詩·小雅》日月方奧。《前漢·五行志》厥罰常奧。从宀从釆。俗作奥,非。《正字通》字彙廾部聲。宷,从宀从釆。从宀从釆或从凢从釆不成字。

【编】

編【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布懸切《集韻》《韻會》《正韻》也。

首服也。《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筓。《註》編,編列髮爲之,若今之假紒矣。

編鐘。《周禮·春官·磬師》擊編鐘。《註》編,讀爲編書之編。

結也。《楚辭·九章》編愁苦以爲膺。

《字林》以繩次物曰編。

《玉篇》編,織也,連也。

《廣韻》方典切《集韻》《韻會》補典切,音匾。編,綃也。

絞也。

《集韻》婢典切《正韻》婢免切,音辮。《史記·西南夷傳》皆編髮,隨畜遷徙。《前漢·終軍傳》殆將有解編髮,削左袵而蒙化者。《註》編,讀辮。

《集韻》蒲眠切,音蹁。緶,或作編。交枲也。《博雅》編,絛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