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复延伫

出自:元代·袁桷《次韵元复初春思三首 其二》

拼音:[jìng][xī][fù][yán][zhù]

平仄:仄平仄平仄

游尘逐平皋,秀色翳榛莽。
油云互东西,郁抑不能雨。
昭苏在玄功,竟夕复延伫
何当抉其巅,振翮穷委羽。

查看原文

注释

【竟夕】终夜;通宵。
【延伫】久立;引颈悬望:石径荒凉久延伫|倚户延伫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竟】

竟【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說文》樂曲盡爲竟。

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姓。出《何氏姓苑》。

《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夕】

夕【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山名。《山海經》渾夕之山。

曹夕之山。

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斜也。《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與昔通。《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叶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陸德明疏》發朝也。叶上鞹薄。《說文》从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延】

延【寅集下】【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說文》長行也。

《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爾雅·釋詁》也。

《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廣韻》稅也,言也。

《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

《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

《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

【伫】

佇【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丈呂切,音宁。《爾雅·釋詁》佇,久也。《說文》佇,久立也。《詩·邶風》瞻望弗及,佇立以泣。《屈原·離騷》結幽蘭以延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