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既沦斁

出自:明代·虞堪《朝阳篇》

拼音:[sān][gāng][jì][lún][yì,d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大明隐蒙汜,韬韫万世光。
三浴一出海,盈盈上扶桑。
发机遂动息,幽眇复张皇。
融结川岳丽,昭回云汉章。
所以旸谷宾,若稽在陶唐。
希天建至极,放勋被遐荒。
悠悠则万圣,荡荡名无疆。
孰云时害丧,违之靡不忘。
三纲既沦斁,九法遂乖张。
斯须浸颇僻,终古失馨香。
馀孽留简帛,乌得垂衣裳。
参两讵无端,秉彝实有常。
暹也父命名,钦哉究元良。
求之得馀师,字之以朝阳。
凤凰不世有,维时鸣高冈。
览辉用比德,景瑞期远翔。
文献乃足徵,嘉言斯孔彰。
冠礼久已废,请训独可尚。
俨如三加祝,宾主迭在堂。
虞生鄙何述,斐然不知量。
观象咏元化,稽经陈否臧。
希天复希圣,质说几荒茫。
易称健不息,君子当自强。
惜阴既云哲,失道还受伤。
夙夜审出处,悠久慎行藏。
群物岂违忤,欣欣乐其昌。
颠沛造次间,操德其何爽。
勖哉保厥始,寿考有馀庆。
作诗以咏叹,永矢慎勿忘。
平旦再仰察,庶几予匪狂。

查看原文

注释

【三纲】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沦斁】败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纲】

綱【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㭃音岡。《說文》維紘繩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詩·大雅》綱紀四方。《傳》張之爲綱。《疏》綱者,網之大繩。

《儀禮·鄕射禮》乃張侯下綱。《註》綱,持舌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絹寸焉。《註》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禮·緯含文嘉》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既】

旣【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曁。《說文》小食也。从皀㒫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按今《論語》作氣。

《玉篇》已也。《易·小畜》旣雨旣處。《詩·召南》亦旣見止,亦旣覯止。

《博雅》盡也。《易·旣濟疏》旣者,皆盡之稱。《書·舜典》旣月。《左傳·桓元年》日有食之旣。

《博雅》旣,失也。

與漑同。《史記·五帝紀》帝嚳旣執中而徧天下。《註》徐廣曰:古旣字作水旁。

《集韻》几利切,音冀。義同。

許旣切,音欷。餼或作旣。饋客芻米也。《禮·中庸》旣廩稱事。《註》旣讀爲餼。餼廩,稍食也。《正字通》俗旣字。旣字中匕作丨二。

【沦】

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說文》水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淪,文貌。

《爾雅·釋言》淪,率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博雅》淪,沒也。《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集韻》縷尹切,音稐。盧困切,音論。義同。

鱗淪,水相次貌。《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垽淪,水迴旋貌。《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濆淪,水勢相糾貌。《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混淪,未分離之貌。《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水名。《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集韻》姑頑切,音鰥。姓也。古有泠淪氏。

魯本切,㤻上聲。混淪,水流轉貌。

《韻補》叶閭員切,音連。《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斁】

斁【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廣韻》羊益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解也,厭也。《書·太甲》朕承王之休無斁。《傳》我承王之美無厭。《詩·周南》服之無斁。《箋》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說文》一曰終也。

《小爾雅》明也。

《廣韻》當故切《集韻》《正韻》都故切,音妒。同殬。敗也。《書·洪範》彞倫攸斁。《傳》斁,敗也。《釋文》多路反。《說文》引洪範作殬。《詩·大雅》耗斁下土。《箋》斁,敗也。《釋文》《說文》字林皆作殬。

《前漢·薛宣傳》不得其人,則大職墮斁。《註》斁,丁固反。壞也。

《集韻》同都切,音徒。塗也。周書,斁丹雘。◎按今書梓材,惟其塗塈茨,又惟其塗丹雘。疏於二文皆言斁卽古塗字。則塗本有作斁者,而《說文》引書作譌爲斁也。

《集韻》徒故切,音度。義同。

《韻補》叶弋灼切。《枚乗·七發》誠不必悔,決絕以諾。高歌唱,萬歲無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