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收寒骨閟幽函

出自:明代·虞堪《咸林行为杨玺改葬乃祖作》

拼音:[shì][shōu][hán][gǔ,gū][bì][yōu][há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馀杭山前百战场,蒺藜满道多虎狼。
黄尘茫茫白日惨,子独往也良慨伤。
深衷愤不畏狼虎,极目苍天泪如雨。
苍苍益高愁奈何,肠断咸林一抔土。
黄肠下深九仞泉,我翁瘗此今百年。
朱幡玉节久寂寞,黄鹂碧草空留连。
回首东吴三百里,无限好山并好水。
誓收寒骨閟幽函,与翁来归此山里。
佳城再卜再刲树,麦饭椒浆好时祀。
慈乌还来共栖止,慰我生存保终始。
嗟哉杨公好孙子,人生蜉蝣在天地。
间关谁复顾生死,骨肉恩深固如此。
嗟哉杨公好孙子。

查看原文

注释

【寒骨】1.指贫寒的人。 2.死物之体;尸骨。
【閟幽】闭塞幽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誓】

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時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

《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也。

《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註》誓戒,要之以,重失禮也。

男女私約亦曰誓。《詩·國風》信誓旦旦。

《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食列切,音舌。義同。

【收】

收【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㧃《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

《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

《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

《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

《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

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

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神名。《禮·月令》其神蓐收。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獲多也。《禮·月令》農事備收。《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朱子·本義》收,汲取也。詩救反,又如字。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骨】

骨【亥集上】【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牲骨。《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苦骨,苦參別名。

多骨,白荳別名。見《本草綱目》。

【閟】

閟【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兵媚切,音祕。《說文》閉門也。

凡隱而不發皆作閟。《詩·鄘風》視爾不臧,我思不閟。《傳》閟,閉也。《釋文》閟,悲位反。《左傳·莊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註》閟,不從公。

《閔二年》狐突曰:命以時卒,閟其事也。《註》冬十二月閟盡之時。《前漢·盧綰傳》綰愈恐閟匿。

《玉篇》愼也。《書·大浩》天閟毖我成功所。《傳》言天愼勞我周家成功所在。

神也。《詩·魯頌》閟宮有侐。《箋》閟,神也。

《正韻》深也,幽也。《詩·魯頌·閟宮朱傳》深閉也。

《五音集韻》彼義切,音賁。義同。

【幽】

幽【寅集下】【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

《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州名。《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國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姓。《廣韻》出《姓苑》。

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

《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

【函】

函【子集下】【凵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男切,音含。《說文》舌也,又容也。《禮·曲禮》席閒函丈。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註》師古曰:函,包也。

《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註》讀與含同。《律歷志》太極函三爲一。《禮·樂志》人函隂陽之氣。

《玉篇》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

《集韻》戸感切,音頷。《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集韻》或作椷。《前漢·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劒。《註》謂可容一劒也。

《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咸。匱也。

《集韻》或作㮀,木名。

或作䤴。《博雅》介鎧也,通作函。

《玉篇》書也。《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

姓。《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

漢複姓。漢末有黃門侍郞函治子覺。

函谷,關名。

通作咸。《周禮·秋官》伊耆氏共杖咸。《註》咸讀爲函,以此藏杖也。

《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迹小異。別作凾,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