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疆宇总尧封

出自:明代·薛瑄《秋日家山杂咏五首 其三》

拼音:[qiān][nián][jiāng,qiáng][yǔ][zǒng][yáo][fē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萧萧林壑动秋风,独上崇冈四望同。
九折河流皆禹迹,千年疆宇总尧封
龙门献策文中子,麟趾成书太史公。
搔首高人今远矣,断云满目送征鸿。

查看原文

注释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疆宇】1.亦作"强?"。 2.疆域;领土。
【尧封】传说尧时命舜巡视天下,划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书.舜典》:"肇有十二州,封十有二山。"后因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疆】

疆【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良切,音薑。《說文》本作畺,界也。《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无疆。《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詩·小雅》萬壽無疆。《箋》疆,竟界也。《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註》爭疆界也。

《詩·大雅》迺疆迺理。《朱註》疆謂畫其大界。《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註》正其界也。

官名。《周禮·夏官》掌疆。《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集韻》或作彊。《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

或作壃。《史記·晉世家》出壃乃免。

《正韻》蠶白也。

《集韻》《正韻》巨兩切,强上聲。《周禮·地官·草人》疆㯺用蕡。《註》疆㯺,疆堅者。《釋文》疆,其兩反。

《字彙補》北方謂土焦曰疆。見轉注古音。

【宇】

宇【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穻《唐韻》《集韻》王矩切《等韻》于矩切,音禹。《說文》宇,屋邊也。《釋名》宇,羽也,如鳥羽翼,自覆蔽也。《易·繫辭》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詩·豳風》八月在宇。《註》宇,簷下也。《大雅》聿來胥宇。

《廣韻》大也。《玉篇》方也,四方上下也。尸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史記·秦本紀》包舉宇內。

《孔穎達·正義》于屋,則簷邊爲宇。于國,則四垂爲宇。《周語》先王規方千里,以爲甸服,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

隤下曰宇。《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

籀文作㝢。《張衡·東京賦》德㝢天覆。《集韻》亦作㡰。

【总】

總【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摠。《說文》聚束也。《徐鉉曰》今俗作摠,非。《廣韻》合也,皆也。俗作惣。《書•伊訓》百官總巳。《左傳•僖七年》若總其罪人以臨之。《註》總,將領也。《前漢•揚雄傳》解扶桑之總轡。《註》總,結也。《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註》總總,猶繜繜,聚也。

《釋名》總,束髮也,總而束之也。《詩•齊風》總角丱兮。《疏》總聚其髮,以爲兩角。《儀禮•喪服》總六升。《註》總六升者,首飾象冠。

禾稾曰總。《書•禹貢》百里賦納總。《疏》總者,總下銍秸禾穗與稾,總皆送之。

總布。《周禮•地官•廛人》總布。《註》總,讀如租布,謂守斗斛銓衡者之稅也。○按總緫音義各別,今俗以緫爲總,非。詳緫字註。

【尧】

堯【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僥。《說文》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白虎通》堯猶嶢也。嶢嶢,至高貌。古唐帝。《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姓。魏堯暄,上黨人,以武功著。

《諡法》翼善傳聖,善行德義,皆曰堯。

人名。《前漢·高帝紀》帝擢趙堯爲御史大夫,曰無以易堯。《宋史》氏三堯。

山名。《山海經》美山東北百里曰大堯山,今直隸眞定唐山,縣亦名堯山以堯始封得名。或作㚁。本作垚,小篆加兀,作堯。兀,會高意。一曰从三土積累而上,象高形。

【封】

封【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崶。《說文》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隸作封,从圭所執也。《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告后土。《註》封,土地之事也。

《大戴禮》五十里而封。

《前漢·法志》同十爲封,封十爲畿,畿方千里。

封疆之官曰封人。《周禮·地官》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

《大司徒之職》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註》封,起土界也。土在溝上謂之封,封上樹木以爲固也。

大也。《詩·商頌》封建厥福。《書·舜典》封十有二山。《孔傳》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

封禪,祭名。積土增山曰封,爲墠祭地曰禪。《孝經緯》封於泰山,禪於梁甫。《白虎通》王者封禪以告太平。金泥銀繩,封以印璽。孔子登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封是也。

聚土曰封。《周禮·地官·冢人》以爵等爲丘封之度與樹數。

培也。《吳語》封殖越國。《註》壅本曰封。

富厚也。《史記·貨殖傳》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凡專利自私曰封。《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鄭註》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

緘也。漢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謂之封事。

《前漢·平帝紀》諸乗傳者,持尺五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國名。《禮·明堂位》封父龜。《註》封父,國也。

州名。蒼梧郡地,隋爲封州。

姓。黃帝時有封鉅。

賁氏改封氏。

穿封,複姓。

土精。《白澤圖》物如小兒手,無指,名封。食之多力。

封豕,大豕名。

去聲。《廣韻》芳用切,音葑《書·蔡仲之命》往卽乃封。徐邈讀。

叶府良切,音方。《韓愈·李道古銘》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从寸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