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奠椒浆无处所

出自:明代·薛瑄《应山四贤堂次钟文亮韵》

拼音:[yù][diàn][jiāo][jiāng,jiàng][wú][chǔ,chù][suǒ]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芜青满读书台,为忆前贤故故来。
一代高名曾仰德,百年陈迹但兴哀。
碑文剥落漫苔藓,栋宇倾颓困草莱。
欲奠椒浆无处所,向风搔首重迟回。

查看原文

注释

【椒浆】以椒浸制的酒浆。古代多用以祭神。
【无处】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2.犹无为,无常。
【处所】1.停留或居住的地方;地方。 2.指某方面﹑某部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欲】

欲【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奠】

奠【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定也。《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盤庚》奠厥攸居。《周禮·天官·職幣》辨其物而奠其錄。《註》謂別其物色,而定其錄籍也。

薦也,頓爵神前也。《禮·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

置也。《禮·內則》奠之而後取之。《註》男女授器必以篚,若無篚,則授者置諸地,受者亦就地以取之。

《集韻》徒徑切,音定。《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

《韻會》唐丁切,音亭。《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行奠水,磬折以參伍。《註》奠水,渟水也。《說文》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

【椒】

椒【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卽消切《集韻》《正韻》兹消切,。《爾雅·釋木》椒榝醜莍。《註》莍萸子聚生成房貌。《疏》椒者,榝之類,實皆有莍彙自裹。《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陸疏》聊,語助也。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今成臯山中有椒,謂之竹葉椒。東海諸島亦有椒樹,子長而不圓,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肉作椒橘香。

《漢官儀》皇后以椒塗壁,稱椒房,取其溫也。《桓子·新論》董賢女弟爲昭儀,居舍號椒風。

《荀子·禮論》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

《荆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以次拜賀,進椒酒。

土高四墮曰椒丘。《屈原·離騷》馳椒丘且焉止息。

山頂亦曰椒。《謝莊·月賦》菊散芳于山椒。

邑名。亦姓也。椒,春秋楚邑,椒舉以邑爲姓。

《集韻》子肖切,音醮。芬香也。《詩·周頌》有椒其馨。《說文》無椒字。茮,子寮切。《徐鍇曰》茮,卽今之椒。《正字通》謂徐氏不知椒成樹之誤。○按《通志》廣東椒有蔓生者。《眞臘風土記》胡椒纒藤而生。則草木可以。

【浆】

漿【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將。《說文》本作將,酢漿也。一曰水米汁相將也。《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三曰漿。

漿水。

寒漿,草名,葴也。見《爾雅·釋草》。

《周禮註》蚌曰合漿,亦曰含漿。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所】

所【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

《商頌》及爾斯所。

《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召誥》王敬作所。

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註》里所,猶里許也。

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