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材元不困蓬蒿

出自:明代·薛瑄《重题临胊行台四柏二首 其二》

拼音:[liáng][cái][yuán][bù,fǒu][kùn][péng][hāo]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宪府重来柏渐高,良材元不困蓬蒿
还应老大惊人目,香叶团空有凤巢。

查看原文

注释

【良材】1.优质木材。 2.喻优秀的人才。
【蓬蒿】“茼蒿”的俗称。见“茼蒿”(353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良】

良【未集下】【艮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音梁。《說文》善也。《廣韻》賢也。《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註》元,大。良,善也。

《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朱註》良,易直也。

《爾雅·釋詁》良,首也。

《博雅》良,長也。

《正韻》器工曰良。《禮·月令》陶器必良。《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註》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爲功則曰良。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博雅》良,牢,也。

深也。《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註》良,猶深也。

良人,夫也。《儀禮·士昏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註》婦人稱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夫稱婦亦曰良人。《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註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良久,頗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爲良。

病愈曰良愈。

能也。《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左傳·莊十六年》良月。《註》十月也。

《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註》良綏,君綏也。

《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註》墓也。

《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王良,星名。

大良造,秦官名。

地名。《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註》下邳有良城縣。

山名。《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草名。《博雅》黃良,大黃也。

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韻會》里養切,音兩。《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註》方良,罔兩也。《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正字通》音亮。《古詩》良無盤石固。《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材】

材【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才。《說文》木梃也。徐曰:木勁直堪入於用者。《孟子》材木不可勝用。

《周禮·地官》委人掌斂疏材。《疏》材是木實,榛栗之屬。

《周禮·冬官考工記》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六材:木工、金工、皮工、設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也。

《太宰之職》百工飭化八材:珠、象、玉、石、土、金、革、羽也。

與才同。《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與財通。《孟子》有達財者。

質性也。《中庸》必因其材而篤焉。

《集韻》昨代切,音在。材具也。

叶前西切,音齊。《劉向·列女傳》妻往說公,陳其幹材,列言勞苦。公遂釋之。

【元】

元【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爾雅·釋詁》元,始也。

《廣韻》長也。

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氣也。《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正月一日曰元日。《書·舜典》月正元日。《註》朔日。

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韻補》叶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非文韻。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困】

困【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苦悶切,坤去聲。《說文》故廬也。从木,在囗中。《徐鍇曰》舊所居廬,故其木久而困獘也。《六書本義》木在囗中,木不得申也,借爲窮困,病困之義。

卦名。《易·困卦》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序卦》升而不已則困。

《廣韻》窮也,苦也。《書·大禹謨》不廢困窮。《禮·中庸》事前定則不困。

《史記·范睢蔡澤傳》二子不困阸,惡能激乎。

瘁也,倦極力乏也。《後漢·耿純傳》世祖至營,勞純曰:昨夜困乎。

憂愁也。《書·盤庚》汝不憂朕心之攸困。

亂也。《論語》不爲酒困。《註》言不爲酒所困而及亂也。

不通也。《禮·中庸》或困而知之。《論語》困而學之,又其次也。《註》謂有所不通也。

《孟子》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註》事勢窮蹙,以至困於心,衡於慮,然後奮發而興起也。

爲人所阸亦曰困。《左傳·宣十四年》困獸猶,况國相乎。

叶苦昆切,音坤。《易林》陽不制隂,宜其家困。

叶苦卷切,款去聲。《後漢·竇何傳贊》上惽下蔽,人靈動怨,將糾邪慝,以合人願。道之屈矣,代離凶困。

【蓬】

蓬【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音髼。《詩·召南》彼茁者蓬。《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註》亂也。

《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傳》盛貌。

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州名。《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姓。《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韻補》叶皮江切,音龎。《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集韻》籀文作。

【蒿】

蒿【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好平聲。《說文》菣也。《詩·小雅》食野之蒿。《傳》蒿,菣也。《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焄蒿,氣蒸出貌。《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耗也。《楚語》使民蒿焉。

《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地名。《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姓。《通志·氏族略》蒿氏。《註》見《姓苑》。

《韻會》呼侯切,讀齁。《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